分享

盛静斋:《金海印谭》读后感

 秦岭之尖 2018-03-09



展读西泠印社出版社刚刚出版的《金海印谭》,受益匪浅。记得其中的一些文章我曾在有关报刊上读到过,对我来说,可谓启悟良多,记忆犹新。在数十年的从艺历程中,苏金海老师既在“印内求印”又向“印外求印”。特别是在甲骨文篆刻创作上成果卓著,早已斐声艺坛;同时,他在理论研究上也结出了相应的成果。且其理论研究已将思考范围扩展到与之密切相关的展览评选、社会影响、生存状态等层面。《金海印谭》全书15万字,48篇围绕篆刻艺术的文章,是从苏金海老师30多年来发表于各类书法篆刻报刊的文章中精选而来。文章内容包括了有关篆刻艺术的各个方面。这些文章真可谓历久弥新、发人深思。试举例如下:



一是不遗余力挖掘和宣传篆刻人才


如《汪锜和他的“镬庵印存”》,记录了与这位从未参展、参加任何协会、没有头衔身份却被秦士蔚先生称为有”一刀之师”的“三无”篆刻家的事迹;《一个未曾谋面的老师——徐人月》《我的印友查仲林》讲的是这二位已故而未曾谋面的篆刻名家的交往。从这些如今已不为人知或少有人知的篆刻家事迹的钩沉与宣传中,我们同时也可以从中感知苏金海老师对前辈艺术家的尊重、对人才的珍惜和对篆刻艺术的一往深情。




二是注重对篆刻人才的生存状态和成长规律的研究


《江苏中青年篆刻创作蠡评》《谈中青年篆刻家的“跳槽”》《“印外求印”新解》等文,以苏老师所在的江苏省内中青年篆刻代表性作者的创作状况、理论研究等现状为例进行了列表考察;通过中青年名家的“跳槽”现象,对篆刻的社会地位和篆刻事业的承上启下提出了警觉、担忧与建议;通过较为全面而详细的考察,提出了影响当代篆刻家发展的五大重要因素:供职单位、居住城市、职务职称、书法成就和社交能力;《印人与书法》《我看边款的式微》《赞篆刻家的奉献精神》等文,剖析了篆刻作者在与之密切相关的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书法和古汉语水平等涵养及其重点;将篆刻与书画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剖析现状,提示规律。篆刻除了专业技艺,还要具备文学、美学、考古学、文字学等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学养,耐受更多的寂寞。同时也呼吁有关方面能给予相应的重视。




三是对篆刻印章的使用状况与社会影响方面的考察与建议


《姓名印创作杂谈》《画家常用印评说》《当代书画家的用印考察》等文章,通过书画展览作品中的钤印以及书画作品集中的作者常用印的普遍平庸而拙劣的现象,对印章的作用、来源、质量、使用、归宿等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他指出:“对他们使用的印章实在不敢恭维,有时甚至惋惜”。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恐怕不能完全怪罪于篆刻作者,那些大展、大赛的主办者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向书画家们提出善意的建议:“对常用印进行一番清理,淘汰劣品,增添佳制”“最好请篆刻行家帮助审定,免得见笑大方”。




四是善于参悟艺术、建言献策


艺术创作至关紧要的是对一切的存在要细心、深入去观察,观察之后要去体会、品味、感应、总结。如果停留于表象,没有经过心灵的参悟,是难以从“肉眼”上升到“心眼”的。苏金海老师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感受和发现,从而不断地写出与众不同、富有创见的理论文章,这种步步深入、常写常新的钻研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榜样。此外,他数十年来对有关篆刻艺术的创作、研究、教育、评选、出版、考释等方面长期关注,同时向有关方面提出过许多积极的呼吁与建议。可喜的是,这些呼吁与建议有的已得到落实,有的已有所改进,有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五是善于收集数据信息,建立创作与研究的“葵花宝典”


苏金海老师长年一志、不遗余力地从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信息资料,诸如期刊、报纸、请柬、照片等等。他善于争取、把握和利用好各种机会、条件去收集、整合这些数据信息,经过数十年的收集、购买、珍藏和累积,这些数据信息已成为一个珍贵的学习研究的数据库。这个自己收集积累的数据库,是学习的导师与后备补给,是苏老师的“葵花宝典”,这可谓是苏金海老师的又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




总之,这本《金海印谭》图文并茂,文风朴实,内容广泛,考证详实。既有对篆刻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回顾和判断,也有对篆刻家的个案研究与探讨;既有篆刻创作实践体会的总结,也有对篆刻艺术乃至艺术人生的感悟和心得,汇集了苏金海老师数十年艺术探索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经验之谈和围绕篆刻艺术印内印外的系统化思考。这些闪光的观念与深切的体会可对初学者提供有效的启蒙和指引;同时,对已具相当创作与研究水准的篆刻作者、专家同样具有学习、参悟之功。相信《金海印谭》的出版将对篆刻艺术的蓬勃发展会起到有益的助推作用。



作者简介盛静斋,别署“莲风堂主”,1964年生于苏州。现为江苏省篆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篆刻部委员、苏州市书协理事、吴中区书协副主席、东吴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从学于吴门张寒月、虞山赵林及周玛和、葛鸿桢、庄天明等老师。追求“古拙沉雄”的艺术风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