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顿-- C大调皇帝弦乐四重奏

 纪勇 2018-03-09

 
 
            
 

 


乐曲概述 

  C大调皇帝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in C major, Op.76 No.3, Hob.III.77 "Emperor"),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作品76号《厄多迪伯爵四重奏》中的第3首乐曲。
 
  海顿在创作这部弦乐四重奏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它将来会被公开演奏,因为这部作品是受约瑟夫·厄多迪伯爵的私人委托而创作,并以伯爵的名字而命名的。事实上,厄多迪伯爵确实把它作为私有财产保存了两年,这期间,只有伯爵那个贵族圈子里的人可以享受到它。
 
  但是这件贵族的“私有财产”在两年之后公开发表了,并且成为了弦乐四重奏历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其中,尤以第三首“皇帝”最为著名,可以说它是所有弦乐四重奏里最流行的作品。
      在此之前,公众室内乐音乐会已经开始出现,而海顿也许是意识到了室内乐正在日益成为一种公众现象。所以在他的创作里,海顿开始注意采用一种更为“公众化”的音乐语言。因此这部本来是献给少数贵族阶层的作品,同样也受到了平民大众的热烈欢迎。 
 

 
 



乐曲赏析 

第一乐章

  快板:在这个乐章(以及整部作品)里,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海顿与莫扎特在创作风格上的明显区别。莫扎特的主题之间通常是充满了鲜明的对比,而海顿则比较注重主题的连贯性,他通常只使用一个主题或乐念,并作不断的延续和发展。这个快板乐章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在开始的30秒里,我们已经听到了整个乐章将要使用的所有素材(这些素材甚至贯穿了整部作品)。接下来,海顿开始不断玩味他所钟爱的主题。到乐章的中段,音乐开始转调,同时出现了一段类似匈牙利舞曲风格的旋律,在中提琴和大提琴带有乡野味道的低沉伴奏音型下,两把小提琴唱起了一首近似民间旋律的主题变奏。随后,这段旋律迅速消失,直到乐章结束,它再也没有出现。

第二乐章

  稍慢板,如歌的。这个简单而优美的乐章是所有弦乐四重奏里最受欢迎的乐章之一,而“皇帝”这个名字也是因这个乐章而得来的。在这里,海顿采用了他的另一首作品《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的旋律作为乐章的主题。实际上,这个乐章就是由这个主题加上四段变奏所组成的,但是海顿并没有一味的简单重复。而它的主题又是如此的优美,现在的德国国歌也是采用了这段旋律。
  在主题呈示过后,第一小提琴转而奏出天真纯朴的伴奏音型,主题则由第二小提琴呈现,而中提琴和大提琴则在一旁休息。因此,第一段变奏实际上变成了一段小提琴二重奏。
  在第二段变奏里,中提琴和大提琴再次加入。这次主题由大提琴呈现,而其他乐器也开始合奏,音乐变得更加饱满起来。
  当大提琴拾起主题的时候,第三段变奏开始了。经过所有乐器的轮番呈现,这时我们应该对主题旋律已经相当熟悉。
  在第四段变奏里,主题回到了第一小提琴上。音乐开始萦绕起一种感伤和怀旧的情绪,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听到这段优美的旋律了,而别具匠心的尾声处理更是平添了一种告别的意味。
  耐人寻味的是,海顿对主题和变奏的处理方式颇具象征意义。四段变奏的旋律与主题都基本相同,而每段变奏的伴奏却是变化多端。这其中的深厚意味在于——海顿的理想是为他的祖国及皇帝创作一首希望之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祖国都将永恒不变。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快板。在伤感的气氛过后,这个小步舞曲乐章就像一阵清新的微风扑面而来。它是那么的欢快和愉悦,让人顿觉身心舒畅。其实,这个乐章与其它三个乐章依然有着紧密地联系。它的旋律与第一乐章的主题很相似,并且一样使用了带有附点节拍,只不过音符的长短恰好相反,这里是短-长,短-长,短-长,……

第四乐章

  终曲:急板。这最后一个乐章相对于海顿的其他作品来说稍显严肃。整个乐章几乎全部使用了小调,直到尾声才转为大调。在这种激动不安的调性之下,我们可以不时听到某些第一乐章主题的零星片断。从三个强有力的不和谐和弦开始,整个乐章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激动的情绪。这种激情的能量有时潜藏在音乐的表面之下,有时又因突然释放而激情迸发。若以音乐的庄重大气而论,这是海顿写过的最好的乐章之一。

 
图片
 
海顿弦乐四重奏 作品76号,No.3 "皇帝" 第一乐章(新加坡杨秀陶音乐学院 )
 


"皇帝" 第二乐章(新加坡杨秀陶音乐学院 ) 





"皇帝" 第三乐章(新加坡杨秀陶音乐学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