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楼兰简史

 陆一2 2018-03-09
          楼兰简史

  春秋战国之前,西域统称鬼方,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据说自炎黄时期,居住在湘鄂的三苗与炎帝战败后大量迁移至黄河流域。可能少许也进入了西域地区。周襄王曾娶狄族隗姓女子为后,称隗后。可见汉族前身实际是民族交流融合的产物。东周末期,西域地区出现戎狄少数民族扩张态势,戎狄在当时秦国统治地域占领大片土地,中国人称之为狄秦。狄秦地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青海湖罗布泊周边地区,大概在今天甘肃新疆青海一部分地区,包括了当时的大月氏龟兹于阗乌孙等国,这些国家与华夏秦国有一定的经济文化联系。
  汉朝初期,匈奴发展到极盛时期,匈奴首领冒顿30万人马建立了东起朝鲜西至河西走廊南至河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奴隶制国家。被打败的东胡鲜卑族,被迫迁移到青海甘肃一带,后又继续西迁,达到今罗布泊地区,于是鲜卑族开始在此地定居,史称楼兰国。
  楼兰有年代记载始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文中记述了西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冒顿单于给汉文帝的一封书信,信中提到楼兰这时为匈奴人所征服。张骞通西域后,汉武帝派兵遣将力战匈奴,将其势力逐出西域。约前121年,“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这里的盐泽即指楼兰所在地---罗布泊。为巩固对西域的控制,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汉武帝于天汉元年前后(前100年),自敦煌设亭障至盐水(罗布泊),并先后设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在西域开辟屯田。西汉元凤四年(前77年),楼兰国易名鄯善。东汉明帝永平二年(123)在班勇的建议下,始设西域长史。据《魏略-西戎传》记载,戊己校尉驻守高昌,而西域长史屯兵何地,史无明文。楼兰遗址及大批文书的发现,我们才知道,西域长史就设在鄯善境内的楼兰,其设置一直到十六国前凉时期。到五世纪末,鄯善建制名存实亡。
  楼兰古城遗址分布于新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沿岸,约在北纬40度30分、东经89度55分交汇处,北距孔雀河约20公里。古代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穿过白龙堆,即进入楼兰地区。由此西行可达焉耆、龟兹,沟通丝路北道;西南行为丝路南道,经且末、精绝、于田、莎车等地进入帕米尔高原。古城平面大致呈正方形,四面城垣边长各为330米左右。东北、西南城垣大都为风沙夷平。保存较好的南北城垣宽约5.5至9米,残高3米左右。城垣为夯土版筑,间以红柳枝、芦草层。南北城垣有城门,城中有一条古水道自西而东贯穿全城,水道宽约16.8米,深约4.5米。水道西端与古城外的干河床相接。城内布局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城的中部地区有一组大型土坯建筑,居高临下,为本城要人所居的官邸。城东北区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几处严重坍塌的建筑物,明显为寺院和住宅区。城西南区分布着若干组小型建筑群,似为城内生活区。根据1906、1914年斯坦因两次来楼兰,进一步调查发掘了斯文赫定发现的那座古城,又以该遗址为中心,在相当广泛的区域内进行系统考察,相继发现该遗址周围的十几座城址、寺院、住宅和墓地,逐步揭开了楼兰遗址的全貌。其中六座遗址和一处墓地发现了汉文文书,史称“流沙坠简”,文书中有“鄯善王”记载,是汉朝与楼兰国真实交往的记录。
  北匈奴曾一度被汉朝大军击溃,鲜卑于是吞并了北匈奴大片土地,东汉后期檀石槐建立起强大的鲜卑部落联盟。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国家政权,结束了100多年的混乱局面,与南方的宋朝形成南北朝的封建割据对峙局面。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山西大同(平城)迁到洛阳,学习汉族文化,改穿汉服,提倡与汉族通婚,官方语言改为汉语,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云冈石窟敦煌石窟大部分是在那个时期完成的。南北朝时期,西域许多小国如高昌于阗龟兹等受到来自突厥柔然敕勒的侵扰。青海地区有吐谷浑,系鲜卑族的一支,主要从事畜牧业,逐水草而居,兼并了氐羌等族,拥有地方数千里,包括古楼兰地域,与北周发生过多次战争,同时也与西域地区各国和北齐有一些经济文化联系。
  据《魏书-吐谷浑传》:“虽有城郭而不居,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千余里,官有王公仆射尚书及郎将军之号......其俗丈夫衣服略同于华夏,多以罗幂为冠,亦以缯为帽,妇人皆贯珠贝束发,以多为贵,兵器有弓刀甲鞘,国无常赋,须则税富室商人以充用焉,其刑罚杀人及盗马者死,余则征物以赎罪,亦量事决杖,刑人必以毡蒙头,持石从高击之,父兄死,妻后母及嫂等,与突厥俗同,至于婚,贫不能备财者,辄盗女去,死者亦皆埋殡,其服制,葬讫则除之......好射猎,以肉酪为粮,亦知种田,有大麦粟豆,然其北界气候多寒,惟得芜菁大麦,故其俗贫多富少”。
  公元280年左右,鲜卑族首领慕容廆与其异母兄吐谷浑不和,吐谷浑率所属部落迁到阴山地区。公元310年左右,再西迁到青海东南部,其游牧范围东起洮河西岸,西至白兰(青海湖以西柴达木境内),东南延展到今四川北部的松潘理县一带,和氐羌族杂居融合。吐谷浑迁入青海地区时,正当西晋开始分裂之际,青海属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势力范围。之后一百年间,前凉(汉)后凉(氐)南凉(鲜卑)西秦(鲜卑)北凉(匈奴)等统治者先后割据青海地区,吐谷浑屡次遭受西秦的进攻袭击。
  公元389年,吐谷浑首领视连通使西秦,西秦为吐谷浑封官授爵。其实吐谷浑祖先辽东鲜卑慕容氏早就受西晋册封,所以这时的吐谷浑仍以西晋为正统。
  公元390年,新袭位的吐谷浑首领视罴拒绝西秦所颁发的官爵,被西秦于公元397年击败于度周川(青海东南境),退至白兰,被迫以其子充当人质,向西秦求和。
  公元401、417年,吐谷浑首领乌纥提和树洛干又为西秦所败,分别逃往南凉(西宁)和白兰困死。此后吐谷浑部落向西迁至楼兰地区(鄯善),一直到公元五世纪后半叶,楼兰地区才出现了一些城池屋宇。
  当时往印度取经陆路有两条,而沿敦煌向西走至楼兰境界则是北路必经之地。直到公元477年,南朝宋使还不断来到吐谷浑所控制的地区进行文化贸易往来。据《资治通鉴》记载:“魏太后遣使者宋云与比丘惠生如西域求佛经”。又《佛祖统纪》记载:“正光二年(521),敕宋云沙门法力等往西天求经,四年宋云等使西竺诸国还,得佛经一百七十部”。又据《洛阳伽蓝记》:“神龟元年十一月冬,太后遣崇立寺比丘惠生向西域取经,凡得一百七十部,皆是大乘妙典。初发京师西行四十日至赤岭......发赤岭西行二十三日,度流沙,至吐谷浑国。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砾,举目皆满,唯吐谷浑城左右煖于余处。其国有文字,况同魏。风俗政治多为夷法。从吐谷浑西行三千五百里,至鄯善城,其城自立王为吐谷浑所吞......”
  公元479年,南齐代替宋,吐谷浑首领拾寅派使臣到达建康(南京)。
  公元490年,南齐使者丘冠先因倨傲失礼,在吐谷浑被害,两国断交。
  公元502年,梁代替南齐,与吐谷浑恢复经贸外交关系,益州(成都)成为两国互通贸易的枢纽。
  公元514年,吐谷浑首领伏连筹在益州建立九层佛寺。
  公元529年,吐谷浑首领夸吕继位。公元540年称可汗。在位期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夸吕继续分别与东魏西魏以及代替他们的北齐北周交往。
  公元538年,西魏在青海东部地区设置鄯州(青海乐都),与吐谷浑地域接壤,几度兵临城下。
  公元557年,北周代替西魏,吐谷浑和北周时战时和。到公元578年后,与北周终止来往。
  公元581年,北周宣帝宇文贇被隋文帝杨坚所灭。
  公元618年唐朝取代隋朝。隋末唐初天下纷乱,突厥对唐朝不断袭扰,公元630年唐朝击败东突厥,公元659年灭西突厥,并在突厥地域设置都督府州,置于朝廷的管辖之下。唐朝征服东突厥后将其安置在朔方。公元682年原东突厥贵族又在故地建立封建割据政权---后突厥,长期扰掠唐朝,唐玄宗时被回纥所灭。
  唐初,西秦(兰州)霸主薛举和凉州(甘肃武威)霸主李轨与吐谷浑抗衡。唐朝先灭薛举,并派使者约吐谷浑夹击李轨,以送回14年前被隋朝留作人质的吐谷浑首领伏允之子(顺)为交换条件。
  公元619年,唐朝与吐谷浑消灭李轨,唐朝设置鄯州刺史,驻故乐都城。
  公元624年,吐谷浑联合党项,先后袭击鄯州河州。公元625年,唐朝派遣李安远到青海地区,与吐谷浑讲和求好。
  公元627年,唐太宗即位,伏允派使者入朝祝贺。唐朝将全国划为十个道,其中陇右道即以鄯州为中心,管辖青海地区。
  根据以上分析判断,吐谷浑极有可能被西突厥或古吐蕃所灭,古楼兰国至此消逝。根据推测,西突厥所占领的鲜卑国家应当包括楼兰。根据北魏时期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载,古楼兰国在鄯善罗布淖尔,即今天的罗布泊地区,唐时水草丰美,自19-20世纪后尤其1960年代经常性核试验,已经使该地区彻底变成荒漠。许多考古学家在该地区仍能够看到古城遗迹废墟。 (本文参考《青海历史纪要》马寅编《中国少数民族常识》以及林梅村编《楼兰尼雅出土文书》等资料整理编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