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淠水流金

 苏家埠大淠塘会馆 2018-03-09

淠水,即是淠河。古称沘水,又名白鹭河。它发源于大别山的崇山峻岭,北流248公里,在寿县正阳关汇入淮河。它和史河、杭埠河一道,被称为六安市境的三大河流,也是六安人的母亲河。淠河的源头,郦道元《水经注》说:“以霍山所出为正源”;清朝《同治·六安州志》又记载:“出州西南二百四十里金家寨之南山下。”这说明,淠河的源流有两支:一支是东淠河,出自霍山县;一支是西淠河,出自如今的金寨县。这两支在今裕安区苏埠镇以南的西两河口(简称西河口)会合,然后继续北流。

众所周知,旧时的码头集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是得淠河的舟楫之利。那时,夕阳西下,晚霞绚丽,遥看异彩纷呈;淠河东侧,帆樯云集,慢听兰桨悠扬。清脆的渔歌,唱酬有致,以表丰收之喜悦;劳动号子声,铿锵有力,以抒搬运艰辛。皓月初升,光照碧水;繁星初露,布满蓝天。华灯齐放,灯火通明,天上人间,融为一体,互相辉映,宛如仙境。当夜幕刚垂,船民饭后,笙箫四起,金鼓齐鸣,京剧声、民歌声、庐剧声、黄梅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此刻街道居民、四周居民,也常聚此欣赏品味,直到三更后才逐步收场,观众也渐渐散去。此种情景,从明清直至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中期,绵延数百年之久。

镇守在淠河码头集段杨家湾河岸的石狮。 许正刚 摄

码头集得天独厚。其地理、环境、商贸、农业都优越,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东西南北的农业、林业特产,均在此集散。对码头集和码头人来说,淠河是一条流金的河流。

码头集距淠河东岸不足三华里。淠河直达街区有一条支流三元河(此河源自南边的高嘴,蜿蜒流经码头集西侧,在金家家谱堂流入淠河)。当时,不超百吨吨位的船只可经此河在码头水月庵簸岸停泊,大型迈船只能在汛期涨水时才能驶进。这条小河在清朝由江西会馆建立的簸岸(即码头),在西街水月庵旁边,有100多米长、10米多高,全为石条建成,是当时上下货物的地方。民国期间,三元河的源头高嘴被打实,水源切断,这条小河的水仅在汛期由淠河在金家家谱堂倒灌,船只才能进来上下货物。1954年佛子岭水库竣工后,这条小河便成排水沟了。接着,六十年代后期,这段簸岸以及岸上边的古庙水月庵,还使老码头人恋恋不忘。有关水月庵有三副对联,可窥当时环境优美、繁华秀丽于一斑。

联一曰:“水气接层霄,作时雨,作甘露,作纠缦云,都从南海潮流,分来泽润;月光盈大野,如玉壶,如冰鉴,如琉璃界,想见西天佛国,异样空明。”

联二曰:“胜境座泰庵,山水清闲琴已操;面迎真玄武,鸢鱼飞跃化中机。”(泰山庵、玄武庙为水月庵前后的两座大庙)。

联三曰:“水月庵前水底月,镜花园里镜中花。”

清代设立的巡检司旧址。 记者 流冰 摄

由于水运发达,又兼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一马平川,西临淠河,北至隐贤、闫店、众兴、三觉,东至合肥、三河,南至木厂、六安以南,西至固镇、丁集、徐集、纵横一二百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码头集都能辐射。除陆路交通便捷外,码头依靠淠河,北至淮南、蚌埠,南下霍山、金寨,北销竹木茶麻大米麦豆等等,南运布匹食盐百货工业品等等,淠河上舟船如梭,南来北往,使码头形成了水陆运输的枢纽,集上万商聚积,市场繁荣。这里有百货、布批发商二十余家、粮行近五十家、木材场七家,还有油坊、糟坊、磨坊、铁木篾铺等等数十家。仅从事专职搬运的工人就有200余人。白天人潮涌动,夜晚灯火通宵光明。农闲季节,城里的戏班到此演出,有时南北两个戏台同时演出,让码头人另有一番享受。

淠水流金。淠河的水断了,这是码头繁华不再的主要原因。

淠河的滔滔水流到哪儿去了呢?原来淠河的水纳入“淠史杭工程”了。

淠史杭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发电、旅游、水产养殖和城镇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把淮河水系的淠河(上游有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等大型水库)、史河(上游有梅山水库)和长江水系的杭埠河(上游有龙河口水库亦即万佛湖)的水,通过横排头、红石嘴、牛角冲和梅岭等枢纽工程,引上丘陵高岗,发展成为三个大灌溉网,并通过渡槽沟通江淮两个水系,调剂灌溉水量,形成一个完整的淠史杭灌区。

淠史杭灌区是世界七大灌区之一,是新中国兴建的最大灌区。自1958年兴建至今的短短50多年间,它几乎赶上了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都江堰。同时,它的自流灌溉率高达80%,不仅居于全国灌区首位,而且也名列世界前茅。

淠史杭工程于1958年8月动工(动工地点就在淠河流域苏家埠的横排头),1975年基本建成。1959年7月首次通水,灌溉六安、霍山、寿县等地97万亩干渴的土地。以后,又陆续建设并逐步使工程配套。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在国家的支持下,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使受益面积不断扩大。全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24万亩,远景计划1198万亩,约占安徽省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旱涝保收农田的四分之一。到1997年,它的澄清的流水,已灌溉安徽省的金寨、霍邱、寿县、金安、裕安、肥西、舒城、庐江、长丰、合肥市郊和河南省的固始、商城等13个县(市、区)的968万亩(含河南省98万亩)农田,总控制面积1.313万平方公里。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江淮丘陵地带昔日“十年九灾,荒岗绵延”的面貌。

淠史杭灌区的建设者们,总共兴建了总干渠、干渠14条,总长1000多公里;兴建了分干渠和灌溉万亩以上的支渠358条,总长9000多公里;兴建了分支渠、斗渠和农渠8万多条,总长4.2万公里;兴建的毛渠,更是难计其数。一条条、一级级渠道,是在冈峦脊背上开凿的。遇岗要劈岭,遇冲要填方;遇到原有的自然河流,又需作交叉处理。在淠史杭灌区的各级渠道上,共有各种渠系建筑物6万多座,形成了各类渠道的各自特色……整个淠史杭工程共完成土石方6亿多立方米,如果用来筑起1米见方的长堤,可绕地球15周!这些土方,都是既普通又充满建设豪情的农民,在国家投资很少的情况下,而且主要工程都在饥荒岁月完成,硬是靠风餐露宿,忍饥耐寒,一镐一锹挖起,一筐一担运走的!他们所花力气之大、所流血汗之多、所历的种种艰难,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当年参加淠史杭工程建设的民工大军。

皖西的淠河、史河、杭埠河,均是河床流洼,两岸多高岗丘陵。要想把水引往高岗,必须要建枢纽工程,挡住原有河道,抬高水位,逼水上岗。

淠史杭灌区所建的最大枢纽工程,是建在淠河苏埠以南的横排头枢纽工程。横排头,距苏埠镇4公里,上距东、西淠河汇合处西河口9公里。这个枢纽由溢流坝、上坝、分流岛、冲沙闸、总干渠进水闸和船闸等6项工程组成。

长500米、高7.25米的溢流坝和长610米、高7米的土坝相接,东连冲沙闸、进水闸和船闸,结成千米巍峨石堤,把大别山奔泻而来的淠水,在这里拦腰截断,让它驯顺地从东边的进水闸,流入淠河总干渠(底宽50至80米),流向丘陵高岗,流经六安、肥西,流到合肥(合肥人的“大水缸”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的水,便由此处供给),一直流到合肥以东的新民坝,全长104公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淠河”。

那末,淠河故道如何处置?它仍然发挥着作用。平时,在横排头拦截的河水超过7米,水从溢流坝自然流下;山洪暴发或上游水库突发放水,常常是气吞万里如虎,它又是大水宣泄的最好出路。淠河故道,风景绝佳,国家在有的河段建了湿地公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淠河”。

集镇民居一隅。 记者 流冰 摄

淠水流金,淠河仍然在流着金子。不过,自1958年横排头枢纽工程建成之后,苏家埠、六安、新安集、顺河集、鲍兴集、单王集、码头集、东西隐贤集、迎河集以至正阳关等淠河沿岸地区,丧失了舟楫之利,作了最大的牺牲,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制约。好在党和人民政府已注意到这一点。六安市委、市政府关于淠河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已经启动。沟通沿淠河各集镇的李三公路已升级为省级公路,六安以北的淠河上将要架起六座大桥,合肥经济区的有关开发已囊括到淠河。淠河,六安古老的母亲河将要焕发新的光彩,将要继续为码头父老流出金子!(张仁俊)

返回首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