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整理||如何写小说:寻找人物生命的支撑点(第2节)

 冬天惠铃 2018-03-09

真正伟大的人物,他的生和死都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命运的支撑点。

一、案例分析:两个历史公案

历史公案一:《赵氏孤儿案》中,程婴为赵武而活,公孙杵臼为赵武而死。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有这样一个点,称为支撑点。程婴的生命支撑点为“立孤”,任务完成后,生命支撑点被抽出,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

历史公案二:司马迁的《李陵案》中,面对割阉酷刑,他并没有选择去死,而是苟活于世,是因为还未完成的《史记》,此为他生命的支撑点。著作完成后,他便不知去向。

上面两则历史公案给我们的艺术启示:凡是有传奇经历和惊人之举的人物,其人生绝不是庸常的。

一个人的命运,从生到死、其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和难以言说的人生滋味,不知要体验多么深、多么久。他们的人生和遭遇造就了他们的人生和性格的错综复杂和多方面的人性。历史显示的人物如此,艺术创作中的人物亦如此。

对于小说家而言,要用艺术手法塑造好程婴和司马迁这样的人物,首先要面临的便是拨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件关系,在其曲折的命运变化中寻找到生命的支撑点,然后围绕其生命的支撑点来展开事件,塑造人物。

在支撑点上用力量,透过支撑点来集中的展现矛盾冲突、性格冲突,是安排人物命运、塑造人物形象的绝好的办法。司马迁懂得并亲身实践了这个人生真理。

二、案例分析:三个国外小说

案例一:茨威格的《看不见的珍藏》,故事中酷爱收藏老人虽双眼已瞎,但仍为了伟大的艺术而活,这是老人生命的支撑点。战争爆发,为了生活,妻子悄悄的变卖了老人的名画。收购商来家里收购时仍愿意继续维护老人的生命支撑点,不把秘密泄露出去,让老人能够继续活在这个世上。

案例二:都德的《柏林之围》,医生和孙女都知道爱国心与好胜心是儒弗上校的生命支撑点,他们都在极力的维护它,但是美好的欺骗没有进行到最后,上校看到了相反的结果,唉叹一声,倒地身亡。或者,与其说这是儒弗上校的生命结束,倒不如说是灵魂受到了打击。

生命支撑点塌毁时,人物的生命也就终结了。这也告诉我们:真正的人活着,是靠一种精神而活着。

设置人物命运的生命支撑是写小说的一个巧妙法门。

案例三:亨利·詹姆斯的《鸽翼》中,富有万贯家财,但身患绝症的米莉来欧洲寻找温暖,爱是她生命的支撑点。当她发现莫顿对他的爱是种欺骗后,米莉的命运便结束了。对于这对真心相爱的情侣:凯特和莫顿,凯特的人生支撑点是钱,但因莫顿从米莉那拿到钱后,被米莉的善良感动,不愿与凯特结婚并与其共享财产。因此凯特并没有拿到钱,凯特的命运支撑点也垮掉了,灵魂将痛苦一辈子。

现代作家在人物命运支撑点上下功夫的方法:不光改变人物命运的结局,更重要的是命运的支撑点要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

寻找、挖掘、描述人物生命的支撑点,是各类小说中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认识并掌握这一方法,便掌握了小说人物塑造的一个重要法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