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头、字腹、字尾有讲究,唱歌先咬字,民族瑰宝借鉴提高

 昵称51896740 2018-03-09

在京剧演唱中,一个字的前面部分(即声母)称为“字头”,也就是民族声乐里所谓的“出声”。在发这一部分音时,我们的口腔实际是一个“成阻”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在口腔内发声部位形成阻碍。其字头的准确与否,是字音清晰、优美的关键。同时,吐字发音力度的关键主要在于字头。因此,搞清每个字的字头,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字头的分类有以下三种:一是用声母做字头。如:朗,其中l母音就是朗字的字头。二是用声母和韵母的韵头(介母)做字头。如:雪(xue),其中x就是声母,位就是韵头,因此就是由xu组成字头。三是没有声母的零声母字由韵头来做字头,如:啊(a),那么这个字就没有字头。字头是由二十一个辅音做声母及三个元音做介母构成。




在一个字的音节中,字头短,字腹长,字尾清。字头的共鸣在发音时往往不够充分,字头发音时间较短,但是又要确保其清晰度,所以我们就可以借鉴京剧的夸张字头,也就是在成阻部位准确的基础上,在持阻阶段增强气流冲击,即增强受阻力度,这样就可以明显增强字头的清晰度。


首先是京剧夸张字头的方法—喷口,在京剧演唱中,喷口是用来说明声音发声时、唇齿有力状态的术语,也是吐字的技巧。即在一个字声母发音的时候有力喷放,用气喷发出字头,从而加强字音的力度和弹力。运用“喷口”发出的字铿锵有力、清晰结实,就像是枪弹出膛一般。“喷口”多用于表现强烈情绪的状态,多为动词、形容词。由于京剧的独特唱腔,所以在演唱中常常运用到“喷口”。我们在民族声乐中借鉴与运用这一技巧,可以锻炼字头的力量,也可以使一些强烈情绪的歌词更有力。


如四川民歌《大河涨水浪沙洲》中的歌词“你就丢我呀,你就丢我呀”,这一句表现的是失恋女子哀怨无助的呐喊,如果“丢”字运用“喷口”的技巧,把音节diu的字头'd”用力阻气,然后喷发出声母d,这样能加强这个“丢”字的重要性,进而使歌曲的情绪推向一个小高潮。




其次是是字头延长长、字尾清”的规律。字头延长也是京剧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夸张字头的技巧。根据音节发音“字头短、字腹长、字尾清”的规律,一般在字头发音时都采取短发快收的方法。然而在京剧演唱中时间的方式来强化字音,当字头发出时,保持口型不变,用连贯平稳的气息阻气发音,会运用故意演唱字头。这一技巧多用于京剧较长的拖腔中只有一个字的歌词,所以,刻意的延长字头的时值,使拖腔的内容更丰富饱满。

我们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也可以运用到这一方法,尤其在很多京韵风格的作品中,如《故乡是北京》的第一句歌词“走遍了,南北西东”中的“了”字,在发字头l时稍微延长一下,再发字腹和归韵,这样听上去“了”字就清晰有力,而且具有浓郁的京韵。



字腹


在京剧演唱中,字腹是指一个字的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即一个音节中发声时口腔开度最大、发音最响亮的那个元音。在京剧演唱中被用作字腹的,有汉语的十个元音,当韵母只有一个元音时,这个元音就是“字腹”;有的韵母不止一个元音,那么,几个元音中,发音最响亮的那个就是“字腹”。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不会刻意强调字腹,只有在朗诵、舞台剧、情绪激动的场景,才会去强调元音的作用。在京剧演唱中,区分字头、字腹、字尾,往往是用于帮助和指导训练。也可以说,京剧的演唱,是对字腹夸张及延长的艺术化


由于在演唱字腹时,是口腔最夸张和最饱满的阶段,所以“字腹”运用决定了共鸣。


由此,借鉴京剧夸张和延长“字腹”的技巧对民族声乐演唱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准确字音,明确字义。在汉语中,一个字的元音主要就是起到辨明字义的作用,在演唱中像京剧一样的夸大和延长字腹,才能唱准这个字的音节,使听者准确明白字义。


二是字腹是“行腔”的依托。旋律的进行被称之为“行腔”,在演唱时依靠每个字的元音来行腔,口型以及共鸣位置都按照元音的状态延续到归韵为止,即每个字的腔都在“字腹”。这样的技巧不仅使演唱者口型饱满,也可以让共鸣达到最佳的状态。


三是字音的美化。歌唱语言有别于说话语言,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歌唱语的艺术化。在歌唱中,音色的美妙程度取决于字腹的扩大和延长,所以对于“字腹”的强调能美化字音。字腹的演唱技巧关键是口腔的开度与器官的恰当配合。唱歌的过程是一个耳、鼻、喉、唇、舌等共同配合的一个过程,咬字最关键的是唇与口腔的配合。在京剧演唱中,口腔的开度直接影响到舌位的高低、共鸣的位置、气流的方向等,所以京剧里十分重视字腹口型与器官的配合程度。

字腹演唱有6种方法:横韵竖唱、竖韵横唱、宽韵窄唱、窄韵宽唱、前韵后唱、后韵前唱。京剧中这6种反向字腹唱法能运用到民族声乐的很多地方,不但可以使声音状态更好,也有美化口型的益处。例如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中的歌词“叫呀我这么里呀来”,这里的“叫”按照说话的习惯,嘴角往左右两边拉开,口腔不用开大,属于横韵。如果在演唱中也是横唱的话,声音听起来不饱满,而且共鸣位置不高;相反把“叫”字竖唱,口腔扩大,嘴角两边拉开程度缩小,这样听起来声音的位置就很高,而且音色也会得到改善。


再如歌曲《梅兰芳》中的最后一句“留与江山,看城碟”,“城”(cheng)字在整首歌中是音最高的一个字。演唱时如果按照后韵靠后唱的方法,舌根就会被压住,小舌也提不起来,这样的话高音就很难演唱;相反,在确保发音为后鼻韵的前提下,稍稍将字腹位置往前挪,这样就给小舌提供了上抬的空隙,共鸣空间也比较充足,高音就能轻松解决。


字尾


一个字的最后一个音素就被称为字尾。它是对咬字过程的一个终结。在京剧演唱中又称之为归韵。字尾收得是否到位,决定着这个字的完整性,很多演唱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例如“光”字不收韵,听上去就像“瓜”,所以归韵在咬字过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汉语音节的结构,京剧上把归韵分成了两大类:一是无韵尾:a,ia,ua,o,e,uo,io,ie,e,iie,u,i,ii,er,zi,ci,si,zhichi,shi,ri。这类音节在归韵时口型不能忽大忽小,要保持一致,不以口型收缩来完成,而是要靠气息控制声音减弱来完成归韵。二是有韵尾:ai,uai,ei,ui,ao,iao,ou,iu。


这类音节在归韵时应遵循发音特点来归,将其尾音收到最后一个音素上,口型也做到相应的位置上。京剧归韵借鉴与运用到民族声乐上十分有益。首先,确保发音的准确;再次,能让每个字的咬字过程做到完整。例如在歌曲《江山》中的歌词“打天下,坐江山”,其中“江”(jiang)字如果不归韵,口型与共鸣都停留在字腹的“a上,容易被听为“家”字。所以,当字腹结束后,要马上归韵到“ng”,这样才能确保这个字的发音准确。

 总之,咬字在歌唱中作为最基础的环节,是一个极其重要和复杂的过程,而借鉴与运用京剧的咬字,经过训练后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通透、音色统一,就是为了在演唱时做到字正腔圆。由此,深入研究京剧演唱技法中的咬字、气息、发声、共鸣及润腔技巧的科学性,有助于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