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龄越高,养老金越多,37年工龄为何只能拿2300元?

 昵称4039130 2018-03-10

在计算参保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额度时,首先我们要知道,工龄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是不一样的,工龄37年,并不能代表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也是37年。假设2017年退休,那么参保人参加工作的时间就是1980年,这里还会涉及到视同缴费年限以及过渡性养老金。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1,也就是100%,这说明参保人的工作单位营收效益较好,职位较高,或者在合资、外企工作,私企缴费基数一般不会达到100%。

1980年是改革开放时期,全国各地的社会平均工资都不是很高,因此职工不会拿出太多的钱用于缴纳养老保险,更何况养老保险建立个人账户,实行个人缴费是在90年代中期。参保职工55岁退休,即说明职工为女性,55岁退休的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70。

养老金构成:

  •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 * 缴费年限*1 %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发月数
  • 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R(计发系数)×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

(享受比例: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不超过25年者,其享受比例为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1.2%;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超过25年者,其享受比例为30%+(19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25)×1%。)

  •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养老金计算:

  • 基础养老金=3900*(1+100%)/2*37%=1443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0/170=294元
  • 过渡性养老金=3900*100%*(1992-1980)*1.2%=561.6元
  • 基本养老金=1443+294+561.6=2298.6元

总结:

除了工作地点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退休后的养老金还会受到参保人的缴费基数、工资水平、参保年限、退休年龄等因素的印象。如果计算得出的结果跟参保人实际拿到的养老金有出入,可能是因为:

1.由于这里没有告知参保人每年的缴费基数和当地社会各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因此只能以100%的缴费基数和3900元的社会平均工资进行估算;

2.由于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因此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系数可能不同,部分地区的计发系数已经提升至1.4%;

3.各地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的时间不一样,1991年6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全国性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社会统筹并从1992年4月开始个人缴费;

4.各地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时间不一样,1995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建立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各地建立个人账户时间不一,最早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最晚建立于1998年1月1日。

37年的工龄,只能拿到2300元,很多人都觉得太少了,为什么连3000元都没有呢?

在计算中,银行利息、政府补贴、养老金上调,这些都没有计算在内。如果算上地方性养老金调整,实际上拿到的肯定比2300元多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