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 一种古朴的腔调 源自汉唐古都长安 古琴 一种古老的乐器 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和天地人之音 它们的相遇 会是怎样的一种契合? 请欣赏 《别君叹》 一首盛唐古诗的离愁别绪唱哭亿万中国人 古琴和着古朴秦腔 给听众带来了穿越时空的声音 一架古琴,一首小诗 瞬间让人进入到那个大漠风沙的画面里 给人以一种萧瑟的感觉 千年以前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 仿佛也浓缩在了这首小诗里 一首千年绝唱何以能打动人们 原因在于诗的灵魂 在秦腔和音乐韵律之中被唤醒 《别君叹》 别出心裁地融入陕西话的韵 陕西话为关中方言 是秦腔的标准唱音 陕西自古帝王都 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 历经十三个朝代,两千多年历史 中国的文化、语言、文字 都是在此期间形成和创立的 因此古汉语、史记以及唐诗 都需要以关中方言来读 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词汇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叠》 堪称送别诗当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作 经典只有被赋予了这种生命力 才算是在伟大时代中 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艺术品 王维送别友人所在的渭城 正是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南部 此地将关中方言作为当时的官方语言 因此将这首诗歌 用关中方言读来 更能体会诗中况味
“渭城朝雨浥轻尘” 第一句歌词出来基本上就是 原封不动的陕西话 “高台孤矗昂首望” “昂”字和古琴的“噹”又互为谐音 通过陕西话改编的曲调演唱 瞬间让人感受到 这就是我们的语言 就是我们的祖辈在用的语言 古琴 哀而不伤,蕴而不浓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琴 修身养性 教化天下 通神明之德 合天地之和 古琴 蕴含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人合一的 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 对于 人生修养、养性修身、立命进德 均有助益 其松沉旷远的音色 舒缓简淡的曲调 以及宁静庄重之仪容 其中所蕴藏的古朴宁静的意境 传达着静远淡逸的气息 能唤起恬淡悠远的回忆 令人返于原始本然之故乡 这对于紧张而焦虑的现代人 实在是弥足珍贵。 在古琴里,您能体会到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之禅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惬意 ——'松风流萤,皓月洒霜”之静谧。 抚琴时,需注意动作与气息的配合,慢慢体会琴音伴随着呼气渐渐消散,于无声处听惊雷。 抚琴时,左手大开大阖为阳,右手小幅上下为阴,一阴一阳,虚实转化,配合呼吸,气韵自生,犹如弦上太极。 在我们心灵得到陶冶的同时,身体的气机也得到调理。不仅养性而且修身,真正的修身养性。 详细了解这种配合着气韵古琴修习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