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缺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自以为是的家长

 社会我伟哥 2018-03-10


1、莫问原因。孩子有问题,家长不要纠结于追问孩子原因,孩子不管做了什么,肯定有自己的原因,追问甚至逼问原因,更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家长要做的,是要给出解决方案。


2、不作判断。不要急着对孩子的错误下结论,而是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跟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自己作出判断。


3、焦点向内。同一句话,有两种表达方式。“我说清楚了吗?”和“你听明白了吗?”对于孩子来说,“你听明白了吗?”更像教训,“我说清楚了吗?”才是沟通。焦点向内,就是看回自己。


4、锁定目标。跟孩子沟通的目标不是证明孩子错了,而是帮孩子解决问题。所以不要翻旧账,不要被情绪带偏了话题和目标。把话题锁定在当下的这一件事上。

 

5、理清真相。同一件事情,孩子的理解和家长的理解常有不同,并非谁对谁错。所以家长一定在弄清楚孩子真实想法的基础上,厘清真相,再跟孩子进行沟通。

 

6、不能有企图心。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太强的企图心常会被看穿并引发反感。名次不是本质,学会才是重点。家长要学会放下太多的企图心和虚荣心。

 

7、模式是问。讲道理,陈述,说明,说服,演讲,评价,斥责,教训,抒情,议论……这些都不是沟通,沟通的核心不是讲,而是问。这一条特别关键。

 

因为只有让孩子也开口,沟通才是双方面的,否则,很可能变成家长单方面的表演。提问,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能让孩子真正听进去的提问,是让孩子开口最好的方式。


比如,“听说刚才跟爸爸沟通完了,你不开心了,有这事儿吗?”

 

8、只递进,不转折。开口不否定孩子的话,中间不用“但是”来转折。总是说“不”的否定式沟通,和总带着“但是”的转折式沟通,都可能会引发孩子逆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