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奇谈】武当山金殿竟能神灯不灭,感应雷电

 cxag 2018-03-10

       在道教圣地武当山之天柱峰顶,屹立着一座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的建筑——金殿。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54米,宽4.4米,深3.15米,全系铜铸鎏金仿木结构建筑,重檐迭脊,翼角飞举,脊饰龙、凤、鱼、马等珍禽异兽,古朴壮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金大殿,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这样庞大的整体构件是怎样铸造的?又是怎样运到1612米的顶峰之上的?这些问题成为武当山秀美风景中的难解之谜。

       铸造之谜


       武当金顶如何在海拔1612米的山峰上铸造出来,今人给过很多猜测和解释。有人认为,它的基本零件是在平原上铸造完成的,然后被工人搬上山再逐个焊接起来,因为考古学家在当地发现了一些铜渣,很可能是当时焊接时留下的。这种说法在明嘉靖年间的《武当山志》中有过记载。记载称,永乐十四年(1416)九月初九,朱棣下令将在北京铸造好的金殿构件,经过京杭大运河,沿长江、汉水,最后运抵武当山。

       构件全部运齐后,工匠们再将金泥涂在需要焊接的接口处。所谓金泥,就是金子和水银的熔合物。这种熔合物被涂在接口处之后,还需要用炭火烘烤。水银遇热挥发,便只留下了金子粘住接口处。这也是为什么金殿没有焊接痕迹的原因所在。



       神灯不灭


       凡是去金殿参拜的信众和游客,都会看到殿内的神灯常明,即使殿外狂风大作,殿内神灯却一丝不动。大殿自1416年建成,到今天已经逾600年了,神灯从未熄灭过,这是什么原因呢?相传是因为殿内有“避风珠”在为其避风。

       今人经过考察,发现整个大殿严丝合缝,三面密不透风,任何气流在其中都无法实现对流,即使外边狂风大作,风到了门口也无法进入,于是便有神灯不被风吹灭的现象。更为奇妙的是,神灯的灯油都被储存在大殿的夹墙之内,那里的空间足够容纳千余斤灯油,可以源源不断供给,于是神灯得以长明不灭。



       感应雷电


       除了不灭的神灯,金殿还有一处奇观,名叫“海马吐雾”。在金殿的屋脊上有一匹金马全身发黑,每到夏季,它便口吐雾气,而且还会发出跟真马一样的嘶鸣声音,十分有趣。相传它是在给雷公电母发暗号,雷公电母听到叫声后,便会火速赶到,即刻就会出现“雷火炼殿”奇观。
       有人说“雷火炼殿”是一种自然现象。武当山山峦群集,气候不定,常有雷雨。金殿居于高处,是天然导电体,每当电闪雷鸣,金殿跟积雨云便自然形成电位差,导致闪电。周围的空气闷热膨胀,便会在电位差的导引下形成火球。不过,如果这些自然现象都可以说明,那么在“雷火炼殿”之时,金殿所有生锈的铜铸件和铁栏杆就会像被除过锈一样再次光洁如新的现象便是难以解释的。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武当山金殿的种种神迹,有的可以尝试用现代科学说明,有的却是始终无法解释。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作为虔诚的道教信徒,更相信这些神迹昭示着巍巍武当是道教法脉传承生生不息的圣地,在真武帝君的庇护下,武当必将继续兴盛繁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