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名作 | 尉天池《风清气正》

 沁园春春2016 2018-03-10

艺  名 家


名家简介
尉天池

尉天池,男,1936年生于江苏砀山(今属安徽省)。我国第一位书法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江苏省书协名誉主席等。曾任中国书协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日本文部省特聘书法教授暨国立爱知教育大学首席书法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先后获得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颁发的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最高奖)、由江苏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江苏紫金文化奖章等荣誉。


名 作 欣 赏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风清气正



白云苍松联


删繁领异联


刘禹锡诗《秋风引》


郑板桥诗《题画兰》


苏轼《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



艺 术 对 话


 
章剑华:当下社会,书法家的称谓很多,诸如“著名书法家”“大家”“大师”和“人民艺术家”等。我觉得“人民艺术家”这一称谓是最高层次的。艺术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取得较大成绩的艺术家;二是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著名艺术家;三是在艺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得到大众认可的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您在书法创作、书法教育和书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被中国书协授予“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确是实至名归。


 
尉天池:我不知道自身是否有书法艺术的遗传基因,但我自以为有学习书法的悟性。持续的兴趣慢慢变成了爱好,从小学到大学,我坚持学习书法,对书法的爱好越来越强烈。1960年我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到美术系成了一名书法教师,这才真正走上了书法专业的道路。我的学书经历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既师承传统,又受老师书法的影响。特别是自1963年起,由于尊崇恩师林散之先生的书法,加上他写书法作品时我多次在一边牵纸,虽然没有临摹过他的作品,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他草书特点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进一步宽泛地师承传统,释放自我的创作意念。


 
章剑华:您的书法虽然受到林老的影响,但与林老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识别度很高,且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其中定有奥妙。


 
尉天池:我的书法根底是碑帖融合,包括汉碑、北朝碑版、墓志楷书,二王行书、草书、小楷,徐渭行书、草书等,我都下过功夫。草书创作虽然是我的主项,但在师承古代草书方面,不固守一两家风范。如此才可能解脱束缚,才便于解放出来,走自己的艺术道路。我的书法创作思想,可以概括为“因势利导、应机权变、不抱成见、任性恣情”。我的草书能写出多样风格,大抵与自己的创作思想有关。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之后,我既深感自己有所欠缺,又自信还能提高。因此,我很用功。近年来,我一直提醒自己,年近八旬了,从事书法创作,切不可被名誉所累,要力争再突破关口,进入书法的新境地。


 
章剑华:当代书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各种展览和评奖接踵而至,然而同质化的现象却愈演愈烈。比如,好多参赛作品都是“二王”风格的,看上去都差不多,区分并不明显。我们常把这些问题归咎于评奖机制,还有创作者的综合素养。其实,大家都在着力创新,却始终不能摆脱同质化。


 
尉天池:我觉得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取法太窄,过于偏食,营养贫乏,需要吃五谷杂粮。在各种书体早已成熟、多样风格异彩纷呈的当今,即使想专精一体,也应有各体皆能的底蕴。这不是负担,而是书法出新的机缘。将各种书体的艺术内质、多样风格的表现特征取其所需,消化、吸收、融化,不仅能作为书法创作的底蕴,还有利于创作思路的开阔、创作解数的多样、书法风貌的不同,从而消解或减少书法同质化的现象,促进个性化的书法创作。在当代书法中还因跟踪书法展品制作出来的同质化现象。这批跟风的书法,类似失却自我的“影子部队”。


 
章剑华:书法创作不仅需要技巧,还要提升文化学养和综合素质。有的年青人知识面很广,文化也高,但从他的字里看不出文化底蕴。所以,书法家还要有社会经历、眼光和气度,包括谋事、做人都要作用于书法。历史上许多书法家都是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社会经历丰富,气度、眼光也就不凡。


 
尉天池:我赞成您的见解。把书法作为一门“运筹”的学问未尝不可。一件书法作品是一次性完成的,在创作时有许多刹那间完成的过程,但这刹那间是作者运筹的思绪和行为在起作用。这思绪和行为既要体现书法本体的文化性,也离不开宽泛的中华文化的支撑与滋养。但是如果只认为从书本中获得文化学养才算取得了“真经”,这就难免偏颇了。因为还有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做人谋事的文明的思想、行为及在矛盾的万象中辩证地解决问题的胆识、气度及运筹的方法。这些都是文化的体现,或者说都具有文化的品格。这种文化的养成一旦与书法中从矛盾转化为和谐的特性相勾兑,就会以文化的力量作用于对书法的认识和创作。因此,书法作者除了要读书本,还有一部要读的大书,这就是富有哲理的,能开智、养心、励志的社会实践。



章 剑 华 人 文 空 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