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针不痛心法

 剑胆琴心kx0376 2018-03-10

针灸治法,或针刺俞穴,或艾灸经络,通过有益的良性刺激,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达到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目的。用以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不仅疗效确切而且经得起科学验证。

郭氏针灸注重无痛或微痛的情况下进针,在达到针刺疗效时,可大幅度减轻一些痛觉敏感的病人对针灸的恐惧心理。

针刺时病人的感觉,

但是很多朋友对针灸恐惧,宁愿吃药输液甚至手术,也不愿意接受针灸治疗,究其原因很多是怕痛。

我们在接受针刺治疗的感觉,大致会有沉、困、酸、麻、胀、凉、热等感觉,对此,多数针灸医生会解释说,行针的不同手法所致。有人认为皮肤的末梢神经有温点、冷点、触点、痛点、酸点、胀点等分布,是末梢神经对热、冷、触动、疼痛等最敏感的小点,每个人的穴位周围有不同的小点分布,扎在不同的小点上,就会有不同的感觉,所以如果在进针时,病人感到痛,医生可以稍微移动一下针尖再刺,针尖躲开了痛点,病人就不会感觉疼痛。人体的痛点多在毛孔边缘,在针刺时注意躲开毛孔可大幅度减轻针刺时的痛觉。

在毛孔与毛孔之间进针,真的不感到痛,但前提是进针速度要足够快,否则即使躲开了毛孔,还是以能感觉到痛的。而且头面部穴位周围毛孔众多,要想躲开毛孔进针,绝非易事,更不要说有的人天生就体毛多,会让人有躲不胜躲的感觉。可见关键是“重掐快进”,不仅是简单可行,而且效果很好,前提是取穴一定要准,针刺的方向深度一定要针刺前做到心中有数。这时候只要速度快,病人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针刺到位,是完全可行的,等病人感觉困、麻的时候,已经完成了针刺过程,病人不痛,当然也就不怕针了。

我父亲行医四十多年,洛阳的很多病人愿意找我父亲扎针,其主要原因是疗效好,还有一点是不痛,既解除了病人对针灸的恐惧,又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有些病人是在别的地方扎怕痛,才展转找到父亲的,经父亲一扎,果然不痛,效果更好。

因为病人普遍的反应是不痛,所以每天来找他的病号特别多,很多在其它地方不敢扎针的人,愿意让父亲扎针治疗,原因就是不痛且效果好。

据父亲讲,扎针不痛,除平常注意练习手法外,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况,有些人天生娇弱怕痛,就不要行重手法,有些人体质粗壮,为增加疗效,可以略行重手法,而行轻手法的人因为本身比较敏感,所以即使手法轻,但疗效依然好,这也是个体的差异,临床上要灵活掌握。

具体操作上,城镇生活的人相对怕痛,农村生活的人对痛相对不敏感,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相对怕痛,老年人相对耐痛,小孩子一般怕痛,青壮年男子多数对痛不敏感。所以对相对怕痛的人,针刺时一是要行轻手法,二是要尽量取穴少。

我自己在临床中,通过听取大量的病人意见,深刻的感受到,如何做到让病人扎针时不痛,是针灸从业者的基本功。因为再好的治疗的方法,如果大家都怕痛,不肯接受,也就没意思了。

综上所述,我的意见是:针灸无痛,听起来不现实,可扎的好的人确实能让人感觉无痛或微痛的情况下取得满意疗效。

因为人的痛觉神经一般分布在真皮,所以只要进针快,针尖穿过真皮后就感觉不到痛了,这时候的感觉一般是沉、困、酸、麻、胀、凉、热等,病人可以接受,针刺效果也能保证。无痛不等于没有感觉,正常的针感如沉、困、酸、麻、胀、凉、热是有的,并能根据病情和针刺穴位向指定部位放射,这才是针灸的王道。有些人片面的理解了无痛的概念,并以此炫技于人前,这是不可取的,日本针灸的弊端,我国的针灸界前辈承淡安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便已指出,但是直到今天,日本针灸的教训还是值得国内针灸同仁注意的。

扎针无痛,除平常注意手法练习、提高技艺外,在临床操作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手、面部穴位最好用较细一些的针,如30号针或32号针等,腹部针时,可以采取重按轻刺,在重按同时进针,用力按几下穴位,再针刺时病人就感觉不到痛,四肢部穴位可以重掐重按,让气消散后进针,可以把穴位部的皮肤捏起,进针,这种方法可让病人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但要注意捏的时候不要捏起肌肉,另外针刺时要把握方向,不要因为穴位皮肤被捏起了,就扎不准了。

手掌、脚底穴位要扎,如果非扎不可,重掐几下,快速进针,可以减轻痛感。

当然,疗效是关键,不能因为追求无痛而牺牲疗效。对针灸来说,疗效永远是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