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的清朝王府——慎郡王府及允禧的诗画人生

 青城历史聊斋 2023-02-03 发布于内蒙古

   清圣祖康熙皇帝第二十一皇子慎靖郡王胤禧,雍正帝异母弟。康熙五十年(1710)辛卯正月十一日戌时生,生母熙贵妃陈氏,乾隆二十三年(1758)戊寅五月二十一日亥刻病故,年48岁。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名讳改为“允”字排行,胤禧因此又作“允禧”。

  慎郡王府位于今平安里西大街中间路北,清圣祖康熙皇帝第二十一子胤禧的府邸。爱新觉罗·胤禧,雍正十三年(1735年),被封为郡王,封号慎,清朝世袭郡王。乾隆二十三年(1758)卒,谥靖。无子,清高宗乾隆帝第六子永瑢继袭贝勒,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和硕质亲王,故慎郡王府也称质亲王府。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袭封需递降一级,一共传了八代九位。

 在《乾隆京城全图》上虽未标有“慎郡王府”字样,但可以看出在西官园东头路北,西邻慈佑寺,东与果亲王府隔一夹道处有一王府。据《啸亭杂录》记载:“质亲王府在官园”。由此可以推算出此地就是慎郡王府。

慎郡王府原先是诚王府,诚亲王允祉,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为诚郡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为诚亲王。诚亲王虽未直接争夺皇位,但其与太子允礽交好,为此遭到陷害。雍正帝继位后,先命允祉去清东陵的康熙帝景陵守陵,而后将其世子弘晟革爵,沦为闲散宗室。雍正六年又将其降为郡王。雍正八年二月恢复亲王爵位,雍正八年五月再被革去亲王爵位,并禁锢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允祉郁郁而终,享年五十六岁。

 允祉被革去亲王爵后,亲王府不能再住。据资料记载,其搬到了新街口东街路北其子的居所。诚亲王府转赐予慎郡王允禧居住。

《清史稿》载“慎靖郡王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雍正……十三年十一月,高宗(乾隆帝)即位,进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薨,予谥。”雍正帝很是喜爱这位皇弟,命其办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事务、任正黄旗汉军都统。其虽是郡王爵位,但颁赐西官园亲王府予以居住,可见雍正帝对其之嘉赏。乾隆时奉命在内廷行走、监管正白旗满洲都统事务、充玉牒馆总裁。《京师全图》地图上标注的正是慎郡王府。

慎郡王允祉没有子嗣,其薨逝后,乾隆帝下旨:六皇子永瑢嗣其后。乾隆五十四年晋封永瑢为质亲王。质亲王于乾隆五十五年薨逝,年四十八岁。

爱新觉罗·永瑢(1743-1790),号九思主人,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六子,乾隆二十四年冬,出继给慎靖郡王胤禧,乾隆五十四年,晋封质亲王,五十五年薨,年四十八岁,谥号为庄。

翻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一篇《进表》,是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四库全书》修成后,上给乾隆皇帝的,后面列了十二个人,为首的是永瑢。我们都知道纪昀(晓岚)是编修《四库全书》、尤其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大功臣。但那时纪晓岚还是一个小官员,一直到进上第一部《四库全书》的时候,他才是“文渊阁直阁事兵部侍郎”,在这个编纂团队中,比他大的官员多的是,所以必须有一个地位尊崇,精明强干的人来领导这个团队。乾隆经过缜密考虑,就把这副担子给了永瑢,可见乾隆对他的器重!

永瑢除了在政治上对有建树外,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工诗、擅书画,兼能天算,还是个喜欢藏书的人。他的书法得徐浩笔意。画花卉古淡苍逸,兼有少谷、沱江之胜;山水则由王时敏祖孙上窥大痴(黄公望),但其气息皆欠超妙,或由于天分稍差乎。

他身后流传下来为数不多的绘画,从中可以让观者感受到当时的满清贵族在汉文学、艺术上的造诣,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初历代皇帝对皇子严格教育的成果。他曾画过一幅《平安如意图》,为乾隆所欣赏,亲题七绝一首,题跋恭呈孝圣宪皇后。他的传世画作还有《严阿清溪图》、《岁朝图》、《枫溪垂钓图轴》等。

质亲王薨逝后,其五子绵庆降袭郡王,仍居西官园王府,是为质郡王。《清史稿》载“绵庆自幼聪颖”,然天不假年,绵庆二十六岁即薨逝了。另,绵庆的福晋是和珅弟弟和琳的女儿。

质郡王绵庆薨逝后,其子奕绮继承其爵位,由于质郡王不属于世袭,奕绮的爵位降等至贝勒,仍然居住在西官园王府内。道光十九年九月(1839年)奕绮被废去贝勒爵位,三年后(1842年)去世,虚龄四十一岁,朝廷追复他贝勒爵位。

奕绮无子,死后由养子载钢袭位,爵位递降为贝子。载钢之后,其长子溥泰封爵奉恩镇国公,成为王府第七代主人。溥泰之后,其二弟溥龄封爵奉恩镇国公,成为王府第八代主人。

溥龄之后,其长子毓亨封爵奉恩镇国公,成为王府第九代主人。

毓亨袭爵三年后,八国联军一把大火,将王府烧尽,此后毓亨一家搬到了西四牌楼附近居住。1921年为生活所迫,搬到河北涞水依靠原护卫章京曹景和生活,1923年病逝,无子嗣。二百年质亲王王府的人和事至此灰飞烟灭矣!

慎郡王胤禧自幼聪慧好学,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16岁开始随驾巡幸,连续两年。雍正八年(1730)二月十八日,封固山贝子。同年五月二十八日,晋多罗贝勒。雍正十一年(1733)八月,胤禧23岁起随同果亲王胤礼办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事务。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十一日,被正式任命正黄旗汉军都统。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二十日,乾隆降谕旨“幼好读书,识见明晰,办理旗物亦属妥协,朕意欲封为郡王。”;同年十一月,胤禧正式晋郡王,是为“多罗慎郡王”;生母陈氏随之由“贵人”晋为“皇祖熙嫔”。乾隆四年(1739)八月,奉命在内廷行走。乾隆五年(1740)二月初十,监管正白旗满洲都统事务。乾隆七年(1742)三月初六,协同大学士鄂尔泰充玉牒馆总裁,负责簒修皇室族谱《玉牒》。乾隆二十一年(1756)六月二十四,胤禧被免宗人府事。乾隆二十三年(1758)戊寅年五月二十一日亥刻,因病故,年四十八岁。谥号赐“靖”。寝葬于涞水县洛平村。

 乾隆皇帝幼年时便与自己同年出生的二十一叔一起在宫中读书,叔侄感情十分融洽。乾隆在雍正十一年正月曾为允禧的画作题诗云:“吾叔乃诗翁,栽句清而好。近复参画禅,颇得画中道。……吾叔乃升堂,况值青年早。纵知天拙奇,不凭人力巧。” 观其诗句,可知二人当时过从之密。乾隆即帝位后,自然也不会忘记与二十一叔的友谊,继位之初便晋封允禧为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擢为议政大臣。五年授正白旗满洲都统。七年充玉牒馆总裁,负责纂修皇室族谱。允禧无后,乾隆帝便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把他的第六子永瑢过继给叔叔为孙,封贝勒。三十七年,进封多罗质郡王。五十四年,再进和硕质亲王。

允禧一生虽能文能武,仕途顺利,但却淡泊名利,无心政治。他自幼专心于笔墨丹青的文人雅事,究心绘事。又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既可饱览皇家秘藏之历代名画,又得任内廷供奉的诸画坛高手精心指教,所以艺能日进,卓然成家。他的画以山水为主,远师五代画家董源和元四家之一的倪瓒,近学明代吴门画派巨匠文征明,清幽淡雅、笔致超逸,很有贵族画家的个性。后人评论他的画说:“郡王身处宗藩,心耽翰墨,天杯高朗,一丘一堑,雅有胜情,所画水墨花卉也具雅韵。”

允禧与郑板桥的交情,在二百余年的清史中,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堂堂郡王与一小小县令相知相敬,终成莫逆,实在令人费解,但这却是载之有据的事实。二人初识时,允禧年仅15岁,郑板桥已33岁,可称忘年之交。20年后允禧寄结郑板桥的一首诗里,他曾谈到当时的情形:

二十年前晤郑公,谈谐亲见古人风。

东郭系马春芜绿,西墅弹棋夜炬红。

浮世相看真落落,长途别去太勿勿。

忽传双鲤垂佳貺,烟水桃花万里通。

其实允禧虽是颇具才华的贵胄少年,然而并无盛气凌人之态,与郑板桥一见如故,诚挚相交,使这位素以清高狂傲著称的江南才士对他也肃然起敬,终于成为此后几十年中的挚友。

郑板桥曾为允禧的诗集《随猎诗草》作拔语一篇,文章开头便说:“紫琼主人者,圣祖仁皇帝之子,世宗宪皇帝之弟,今上之叔父也。其胸中无一点富贵气,专与山林隐逸、破屋寒儒争一篇一句一字之短长,是其虚心善下处,即是其辣手不肯让人处”。又提到其治学精神:“琼崖主人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火观水也”。

最后又对允禧的艺术作出了总的评论:“主人有三绝:曰画、曰诗、曰字。世人皆谓诗高于画,燮(板桥)独谓画高于诗,诗高于字。盖诗字之妙如不云之月、带露之花.百岁老人、三尺童子无不爱玩,至其画,则荒河乱石、狂风怪雨、惊雷掣电,吾不知之,主人亦不自知也。世人读其诗,更读其画,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这篇干余字的跋文,体现出郑板桥对允禧的风格及其艺术的了解之深,也揭示出他们之所以相交甚厚的原因所在,使人们看到允禧与一般王公贵族的不同之处。

乾隆二十三年五月,年仅48岁的允禧离开人间,回到了“天上”(郑板桥曾说:“紫琼居士,天上神仙,来住人间圣世。”)。临终之际,他命将自己宝爱多年的“紫琼岩”端石砚山殉葬,让这件供他题诗作画的文房瑰宝,仍然陪伴着他到另一个世界里去做紫琼道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