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血挟块中医怎么治疗

 幸福靠自己DLEL 2018-03-10

经血挟块

经血挟块中医怎么治疗

[概念]

经血挟块,是指月经中混有凝结的血块而言。

历代医着对'经血挟块'一症无有专论,而是散见在'月经不调'之中,统归于'瘀血'症。

本症与妊娠堕胎极易混淆,后者常被误认为过期而至的月经,但有停经史和早期妊娠反应,并伴有阴道出血,腰酸,小腹下坠疼痛等症,可资鉴别。若经血中偶有少量瘀块,并无其它不适之感者,不属病态。

[鉴别]

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经血挟块:经量少而不畅,挟有血块,块色紫黑或如烂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经期不调,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而拒按,面色晦黯,甚则青紫,肌肤甲错。平素精神抑郁,胸胁、乳房作胀,不思饮食。挟寒者,兼见畏寒肢冷,小腹冷痛,经质清稀,瘀块黯黑,舌质淡黯等症;若瘀久化热,则兼见心烦易怒,口燥咽干,经质粘稠,瘀块明亮等症。

寒凝血滞经血挟块:经行量少,色黯红或黯黑,经质清稀,挟有血块,块色紫黯,经前或经期小腹纹痛而冷,得温可减,经期多后延。若面色苍白,肢冷畏寒,白带清稀,脉沉紧者,为寒实证;月经量少而色淡,腹痛喜暖喜按,脉沉迟无力者,为虚寒证。

气虚经血挟块:月经量多,或崩或漏,淋漓不止,色淡红而清稀,间挟少量小血块,块色浅淡,小腹时感空坠,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或只胀不痛,经期错乱。平时面色(白光)白,少气懒言,时有自汗,饮食减少,舌淡而嫩,脉沉微或细弱。

血热经血挟块:经来量多,颜色紫红,质粘稠而有块,块色紫黑,面红唇干,心烦囗渴,急躁易怒,舌苔薄黄,脉细数有力,此为实热症;经量少而色红,质稀挟块,两颧红赤,手心灼热,或潮热盗汗,舌质或嫩红少津,或光红无苔,为虚热证。

鉴别分析

气滞血瘀经血挟块与寒凝血滞经血挟块:《寿世保元.血气论》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血有一息之不行。'《医林改错》又有'血受寒则凝结成块'之说。说明'瘀'的形成与气滞和寒凝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气滞血瘀经血挟块和和寒凝血滞经血挟块二者虽然病因、病机不同,但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若恚怒伤肝,气郁不达,血不能随气以行,则滞而为瘀。若素体阳虚,经行或产后恶血未尽之时,外感寒凉,内伤饮冷,寒邪搏于冲任,皆可致血随寒凝,结成瘀块。前者是血气为滞,后者是血为寒凝。故临床上前者以肝郁气滞、瘀血内停的表现为主,如精神郁闷不乐,胸乳发胀,食欲不振,面色晦滞,唇舌发青,或有瘀斑,脉涩等。其月经特点是:经血中瘀块较多,块大如烂肉样,经水迟至,颜色紫黑,腹痛较重,按之愈甚,血块排出后痛势略减,临床又有兼寒、兼热之异,当仔细辨认。寒凝血滞经血挟块的特点除了经行错后,量少不畅以外,还表现为经色黯红而清稀,瘀块晦暗无泽等。患者腹部绞痛或冷痛,喜暖怕冷,手足欠温,也是阴寒内盛,阳气不能温煦的缘故。若阳虚不能化气以生血、行血及温煦胞宫,则可见经色浅淡,腹痛喜暖喜按,脉沉迟无力等虚寒证。气滞血瘀者,当行气解郁,活血化瘀为主,用桃红四物汤加香附、郁金、台乌、木香;寒凝血滞者,以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为主,少腹逐瘀汤主之;虚寒者,温经汤化裁。

气虚经血挟块与血热经血挟块:二者的病因、病机截然不同。前者因劳倦过度,或大病、久病耗伤正气,气虚无力运血,血行滞涩,瘀而为块。其临床特点为:经色淡红量多,或淋漓漏下,过期不止,内挟少量小血块,小腹有空坠感,或经后小腹隐痛不舒。而血热经血挟块是由外感热邪,或素嗜辛辣食物,或过服暖宫之药,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等,导致热伏冲任,血受热灼,流行不畅而致瘀。血分热盛的,经色紫红而量多,经质粘稠而挟块,瘀块鲜明,唇红口干,面赤心烦,急躁多怒等。阴虚内热的,经量少而质稀挟块,并见颧红盗汗、五心烦热等。气虚者宜益气活血调经,圣愈汤加香附;血热者宜清热养血调经,四物汤加黄芩、黄连、香附;阴虚有热的宜养阴清热,一阴煎化裁。

经血挟块一症,属'瘀血'范畴。临床上以气滞血瘀、寒凝血滞、血热兼瘀比较多见,气虚而成块者较少。辨症的关键,首先要分清瘀块的色泽是鲜明还是晦暗。其次,须从月经的色、量、质,以及兼证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唯此才能辨别其寒热虚实的属性。

[文献别录]

《女科经纶.月经门》引朱丹溪曰:'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血为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滞则滞,为气之配,因气而行。见有成块者,气之凝也……今人见紫黑成块作痛,率指为风冷乘之,用温热剂,祸不旋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