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王艾石:哲学画派,中国画新高度
2018-03-10 | 阅:  转:  |  分享 
  
哲学画派,中国画的新高度作者/王艾石-哲学与美学,自哲学诞生起即产生了紧密的纠缠关系,历代美术作品中,从来不缺“美中有哲,哲中有美”的佳作。
欧洲文艺复兴后,哲美纠缠关系达到了一个时期的巅峰。美学原本就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西方从https://baike.baidu.com
/item/%E6%9F%8F%E6%8B%89%E5%9B%BE柏拉图开始就讨论探索哲美关系。在中国,先秦是美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
代,老子、孔子、《易传》的美学理论奠定了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哲美主要经历“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学的发展”“近
代中西融合”四个阶段。哲学是广义的,有着严密逻辑系统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87
%E5%AE%99%E8%A7%82宇宙观,思索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研究人与宇宙关系。哲学的产生,直接推动了人们的创美、审美能力。
哲学的本身是展现不同思维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B%B4%E5%BA%A6维度,实践探
寻客观世界本源面目,与艺术美学紧紧相连。当今社会,生活物质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思维意识也得到了极大丰富,人们需求进入更高的哲学领域
,从而,多元形态的、更高境界的哲美作品将成为新发展趋势。当代中国画,早已徘徊在传统与创新的胡同口多年,争议不断。一代大师吴冠中先生
是冲出传统的代表人物,其论点《笔墨等于零》抓住了国画困境的要害,映射了哲学美学的必要性。吴冠中认为传承中国艺术文化不是呆板的延续,
绘画的核心内容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笔墨与功底,其价值等于零。笔者推崇吴冠中理论,认为单一笔墨的作品,越是专注深厚功力,人民大众越是
看不懂,越是脱离了社会,也就越脱离了艺术的核心。按照吴冠中理论,笔墨不代表艺术。当代中国画呈现出一种画匠现象,比如某功力深厚的画家
画一只水虫,画的活灵活现、生动逼真,无人可敌,他也就被推崇为艺术大师。事实呢,一只水虫决不是人类追求的真正艺术。而这位画虫的画家,
只能算一个优秀的画匠。大家都见过,某些专家在鉴赏一幅作品时,首先评论的标准是功力如何、笔墨如何,核心的画境寓意与神韵只是含糊其辞的
略带而过。无可置疑,这是一个严重的导向性错误。功力固然重要,但是,核心的画境更为重要。在这种唯墨论的人群中,少数绘画工作者缺少文化
、思想、学识、天赋、阅历、境界等等艺术家必备的修养,所以,他们只能推崇笔墨至上。或许,因国情原因,这群人中,不乏掌握话语权的人,这
也是中国画的一种悲哀。在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人类物质富足,文明追求提升,艺术审美眼光也随之快速升华。某个传统画派或某个传统画风,已
经难以成为中国画的标准。将中国画创作以宇宙观出发的哲学美学为高度,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方法,都将会无限包容、无限宽广。而且,以哲学为
核心的绘画,其意境更是深邃悠远,更具强烈感染力,更能激起欣赏者内心共鸣,更能唤醒人们大脑深处的艺术细胞。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人生的
时间是有限的,一旦迷失了创作方向,将毁其一生。在目前的中国画惑境下,笔者认为,以宇宙为探索核心的哲学,是引导国画方向最好的司南。在
此之前,多位学者和艺术家提出过国画与哲学融合的观点,历代也有很多以哲学为导向的画家。其中,不乏打着哲学旗号的伪哲学画。笔者认为,建
立专门的哲美画学科,成派系、成系统的探索发展,将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全新高度。当然,以哲学为核心的画派系,对画家的个人境界
、思想、修养、学识、天赋、品德、情操等都要求很高,或许,画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文学家和国学家、思想家……。相信,在经历一段刻苦艰辛的过程后,中国必将出现一个欣欣向荣哲学画派。
献花(0)
+1
(本文系华夏美术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