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性的孩子怎么教?

 追梦一往无前 2018-03-11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经常买辣条吃,

吃成红红的嘴唇皮;

过年的利是所剩无几。

父母总是规劝,甚至打骂,

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不当一回事。

面对任性的孩子,父母无计可施。

 

一天,孩子的姑妈得知此事,

就特地对孩子说:

“你爱吃辣条,我成全你。

不过,我买的辣条你要一次吃完。你同意不同意?”

孩子同意;

于是,他的姑妈买回一大箱辣条,还有几瓶矿泉水,

放在孩子面前,

说:“你可以用一天的功夫吃完它,我看你吃!”

孩子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

姑妈说:“你爱吃就吃个痛快,

不怕,出了事,我会打110,叫医生来抢救你!”

孩子问:“为什么?”

于是,姑妈才开始讲道理:

“那么便宜的辣条成本很低,又没有什么营养价值,

有许多辣条还是三无产品,往往质量卫生有问题。

什么东西都不能多吃;多吃了,胃承受不起,

如果不到医院医治,就会去见上帝……”

从此,孩子不寒而栗,非常恐惧,不再敢吃辣条,

人家给他辣条,他就拒绝、推辞!

 

孩子的任性往往来自其喜好或习惯。

他们不知道任性潜在的害处,自以为是。

所以,对于不大不小的任性的孩子,

可以顺其意,把其喜好或习惯延伸到“极致”。

只有把事情放大了,他们才进一步知道是非曲直。

在逻辑上,这叫作归谬法。

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

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

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

使其论点(主张)轰然倒地。

用行为艺术演绎归谬法,

既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又让孩子改变陋习,且终生记忆。

 

面对任性的孩子,

父母单单讲道理,孩子往往听不进去,也不太懂事理。

如果经常打骂孩子,伤了孩子的自尊,

孩子会很压抑,会产生对立的情绪;

越打骂越顽皮,甚至破罐破摔,一直“烂”|下去。

 

尊重、信任孩子是教育的前提。

要多用现实中的、身边相类似的事例教育孩子;

形象的教育总比抽象的说教给力。

 

大人也要换位思考;

许多人也会有过童年“任性”期。

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缺点,任性难改,

这是正常的事。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

是因为年幼无知,是因为其不懂事。

用成年人的目光审视孩子,

用成年人的标准衡量孩子,

这是错误的,违反教育规律的。

为什么鞠萍姐姐能够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是因为鞠萍姐姐的思想思维、言行举止与孩子们的相一致。

 

不管是谁,都喜欢别人表扬、赞誉。

孩子是在表扬中进步、长大、成熟、完美的。

每一位孩子独会有自己“闪光点”,

都会有自己的长处与优势。

先肯定、表扬,后婉转批评指正,再进一步鼓励。

只要和颜瑞色,态度诚恳,顾及孩子的面子,

孩子是可以接受父母(大人)的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的任性跟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的宠爱、溺爱有关系。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分对错,不分是非曲直,

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固执,说一就一。

中国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

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

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有因果关系);

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

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有一定的道理。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

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

 

趁孩子小的时候抓紧教育。

越小越好塑造,因为他要依赖你。

如果错过了孩子教育的关键期,

等到孩子长大了,“任性”成为习惯了,

而想要改变孩子的“任性”,

就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此时,做父母的只有望孩兴叹、垂头丧气!

但愿不要如此。

父母最大的财富是孩子。

孩子“任性”的后果不敢设想、演绎,

因为许多人生悲剧由“任性”所引起……

 

作者:追梦一往无前

20183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