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20180307】——长白山人参(综合题),伟大源于坚持,打卡是种态度

 南亭梦 2018-03-11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郁闭度0.7-0.8。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人参的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材料一   长白山野山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喜欢生长在背风、昼夜温差小的山地缓坡,怕积水,忌强光直射。生长周期长达70-150年,数量稀少,参价昂贵,随着气候变迁,人类开发,野山参资源不断枯竭。


材料二   园参由人工在缓坡采伐森林后进行密集种植,生长周期一般5-6年,单产高,参价较低。近年来,抚松县尝试种植“林下栽参”,即在天然林下直播参种,让其自然生长,虽生长周期长、单产量小且不稳定,但参价较高,生长期在30年以上的被视为山参。人参经过加工,可以获得价值较高的人参油、人参露、人参膏等。韩国每年从抚松县大量进口人参,人参产业产值是我国的3.5倍。  

          2012年,韩国商人因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和应该含有的重要微量元素缺失等原因未在该县收购人参。


材料三 我国人参主要分布区及抚松县位置示意图。


(1)说出东北地区野山参资源耗竭的可能原因。



(2)分析山参主要分布在植被茂密的山坡的原因。



(3)指出目前抚松县人参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4)你是否赞同抚松县以“林下栽参”取代“伐林栽参”?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人参自然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因市场需求量大,大量采集,长期采育失调;森林砍伐,野山参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等 

(2)林下光照较弱,气候阴凉;蒸发小,湿度大;土壤枯枝落叶覆盖,土质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肥力高;山坡排水良好,不易积水(无渍涝);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温差较小等

 (3)问题:农药化肥使用量大,污染严重,人参品质较差;产品单一,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等。建议:改善种植技术,提高人参品质;对人参综合利用,研发新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品牌意识,提高知名度等 

(4)赞同。与“伐林栽参”相比,林下参天然生长,生产成本较低;质优价高,经济效益较好;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小,生态环境效益较好等(任答两点即可)或“不赞同”。与“林下栽参”相比,“伐林栽参”可以集约(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生长周期较短,人参产量大而且较稳定;增加就业机会等(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东北地区野山参资源耗竭,主要原因是野生人参生长在冷凉环境下,自然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因市场需求量大,大量采集,长期采育失调,影响人参的自然繁殖。森林砍伐,野山参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等。
(2)根据材料一人参的生长环境,人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喜欢生长在背风、昼夜温差小的山地缓坡,怕积水,忌强光直射。植被茂密的山坡,林下光照较弱,气候阴凉。蒸发小,湿度大。土壤枯枝落叶覆盖,土质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肥力高。山坡排水良好,不易积水。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温差较小等。
(3)目前抚松县人参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药化肥使用量大,污染严重,人参品质较差。产品单一,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等。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应改善种植技术,提高人参品质。对人参综合利用,研发新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品牌意识,提高知名度等。
(4)从人参品质、生态环境分析,与“伐林栽参”相比,林下参天然生长,生产成本较低。质优价高,经济效益较好。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小,生态环境效益较好等。所以赞同以“林下栽参”取代“伐林栽参”。从产量、生产周期分析,与“林下栽参”相比,“伐林栽参”可以进行集约化经营,获得规模效益。生长周期较短,人参产量大而且较稳定。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等。所以不赞同以“林下栽参”取代“伐林栽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