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之行(四)北京的胡同

 思南读书会 2018-03-11

    

生活在上海都知道弄堂,有石库门弄堂、有平民窟弄堂,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更,使得旧区弄堂已越来越少,以致慢慢地从人们的眼中消失了。      

城市大发展将旧式里弄被高层或多层新房都取代,人们再也不会住在弄堂里,简陋的房屋,而是过上装饰一新的现代化的生活。     

然而,在北京,特别是二环内就有不少弄堂。北京人称之为胡同。胡同的特点都是低矮的房屋,而且墙都是灰色的,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走在胡同里,灰色基调如同天上的乌云一样,让人的心情大受影响,但北京人对灰色基调的房屋早以适应了。胡同里人很少,偶尔见到有人站在门口。有一次,为了去《梁启超故居》看一看,经人指路在胡同里找到《梁启超故居》时,只见胡同门口就几个字,梁启超书屋,门上写着,私人住宅不能进。

胡同里几乎听不到渲嚣的声音,而是像平静的水面,让我意外。当初总认为北方人说话的嗓门声很高,但到了胡同没听见过,即是在人多的地方也未见“高音”。胡同里不见绿树,而是都脱了叶的不知名树,与灰色墙砖一样,沉默。胡同里有少量窗和门柱用红色点缀,其它没什么颜色。这让我从大上海来的人很不适应。       

北京是古都,许多胡同都保存下来,反映明清建筑风格,这可能是与北京的历史文化有关。我住在北京的2环内,看不见到高层建筑,都是平房或二层建筑。当站在景山公园山上,看四周房屋一览无遗,尾顶有时会见到红色的屋顶组成的建筑,错落有致,古色古香,让人联想到过去的历史。      

去过北京的人都不愁上厕所。胡同里除了房子还有厕所间,而且外表用白灰相间,很容易辨别。刚到宾馆,吃中饭,穿胡同,走十几米路见一个厕所,后来又在不远处又是一个厕所。不长的距离竟有好多个。朋友说,到北京胡同不愁找不到厕所。这让我想起在上海,要到找个厕所的话,不是容易的事。而上海是金融中心银行比厕所多得多。       

北京胡同多,厕所多,灰墙多,感觉沉闷。这就是北京的建筑特色,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      

北京的胡同像一位历史沧桑的老人,站在市中心内,与北京人朝夕相处,与外地人相缘,它默默地守望着北平,也见证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