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养“心” 不配为人父母

 智慧的光芒 2018-03-11

养育孩子,关键养心。

养心,分两个方向:

不懂养“心” 不配为人父母

向内——养自己的角色之心

父母的角色之心,主要有:养平常心、养信任心、养忍心、养耐心,

向外——养孩子的处世之心

主要有:养好奇之心、养同理之心(宽容心)、养自信之心、养公德之心

下面先说说“养平常心”——

养平常心

所谓平常心,就是一颗接纳既定事实之心。

面对孩子优点,不喜出望外、不得意忘形;

面对孩子缺点,不悲哀难过、不怨天尤人。

不懂养“心” 不配为人父母

养平常心,就是一颗“照单全收的心”。

您可能会反驳贝叔,难道孩子的缺点要全接受吗?

是的,接受!

不懂养“心” 不配为人父母

不接受的后果,是“心急火燎、气急败坏……”;

不接受的后果就会“怨”,由怨生“恨”,由恨生“厌”,由厌生“散”!

不接受,总有一天,你“受不了了” ,你“受够了”……

你以为只有夫妻才有散吗?

不,父子母女间,一样有散。

一走了之叫散;貌合神离叫散;相对无言也是散,那是一种心与心的散。

因此,父母对子女既成事实的一切,要接受。

但,

接受,不等于认同。

接受,更不是纵容。

接受,不等于坐视不管。

孩子的缺点、错误,要帮助其改进,这是父母的职责所在。

但前提是,要有一个“接受”的心态,这个心态,会将你的一言一行,直接指向孩子的错误本身,而不会迁怒于孩子的品性。

这个心态,让你举手投足间,充满了爱意。即使正在批评孩子,有这份爱意垫底,都不影响孩子的内心安全。

不懂养“心” 不配为人父母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唯一成立的前提就是:孩子从不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

没有这个前提,棍棒底下出的必然是——逆子。

对多少父母来说,爱孩子的心,不少;接受孩子的心,不多。

“好吧,这是个错误,让我们看看如何改进吧。” ——这是接受的心态。

“你为什么总是犯错误,我说了多少次了!” ——这是不接受的心态。

不懂养“心” 不配为人父母

对孩子而言,父母“接受”与“不接受”,可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能否接受一个平凡的孩子?

能否接受孩子的缺点与不足?

这两个问题,是检验家长“平常心”的试金石,请自问自答一下,您就是知道自己“平常心”的成色如何了!

为人父母,养出了一颗平常心,就会养出一颗“接受”的心。

父母有一颗照单全收的接受心,孩子即有“如沐春风”之感。

当今中国家庭,很多孩子缺少的正是“如沐春风”,不缺的是“寒风凛冽、如履薄冰”……

请养一颗 照单全收的接受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