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關顯秘論》

 愚人道缘 2018-03-11



瓊琯先生白玉蟾先生著


一言半句便通玄,

何用丹書千萬篇。

人若不爲形所累,

眼前便是大羅天。


若要“鍊形鍊神”,須識“歸根復命”。所以道“歸根自有歸根竅,復命還尋復命關”。且如這箇關竅,若人知得眞實處,則“歸根復命”何難也?

故曰“有人要識神仙訣,只去搜尋造化根”。古者,虛無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氣,一氣分陰陽,陰陽爲天地,天地生萬物,則是造化之根也!此乃眞一之氣,萬象之先。太虛、太無、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所可量,浩浩蕩蕩非涯岸之所可測!其大無外,其小無内;大包天地,小入毫芒;上無復色,下無復淵;一物圓明,千古顯露。不可得而名者,聖人以心契之,不得巳而名之曰道。以是知心卽是道也!

故無心則與道合,有心則與道違。惟此“無”之一字,包諸有而無餘,生萬物而不竭。天地雖大,能役有形、不能役無形;陰陽雖妙,能役有氣、不能役無氣;五行至精,能役有數、不能役無數;百念紛起,能役有識、不能役無識。

今夫修此理者,要能先鍊形。鍊形之妙,在乎凝神。凝神則氣聚,氣聚則丹成,丹成則形固,形固則神全。故宋齊邱曰:“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只此“忘”之一字,則是無物也。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其斯之謂乎?如能味此理,就於“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淵微,奪自然之妙用,立丹基於頃刻,運造化於一身也!

然此道:視之寂寥、而無所覩,聽之查冥、而無所聞;惟以心視之則有象,以心聽之則有聲。若學道之士冥心凝神、致虛守靜,則虛室生白,信乎自然也!


惟太上度人、教人修煉,以乾坤爲鼎器,以烏兔爲藥材,以日魂之升沉應氣血之升降,以月魄之虧盈應精神之衰旺,以四季之節候應一日之時刻,以周天之星數應一爐之造化。是故採精神以爲藥,取靜定以爲火;以靜定之火、而煉精神之藥,則成金液大還丹。

蓋眞陰眞陽之交會,一水一火之配合,要在先辨浮沉,次明主客,審抽添之運用,察反覆之安危。如高象先云:“採有日、取有時”。劉海蟾云:“開闢乾坤造化權,煅煉一爐眞日月”。能悟之者,效日月之運用,與天地以同功夫。豈知“天養無象、地養無體”,故天長地久,日光月明,眞一長存,虛空不朽也!

吾今則而象之,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内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知心無心、知形無形,知物無物、超出萬幻,確然一靈!古經云:“生我於虛,置我於無”。是以,歸性根之大始,反未生之已前,藏心於心而不見,藏神於神而不出。故能三際圓通,萬緣澄寂,六根淸淨,方寸虛明。不滯於空,不滯於無,空諸所空,無諸所無,至於空無所空,無無所無,淨躶躶、赤灑灑地,則靈然而獨存者也!

道非欲虛,虛自歸之。人能虛心,道自歸之。道本無名,近不可取、遠不可捨,非方非圓,非内非外,惟聖人知之。三毒無根,六慾無種,頓悟此理,歸於虛無。老君曰:“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若能於靜定之中,抱冲和之氣,守眞一之精,則是封爐固濟以行火候也!火本南方離卦,離屬心,心者、神也,神則火也。氣則藥也,以火煉藥而成丹者,卽是以神御氣而成道也!

人能手搏日月,心握鴻濛,自然見槖籥之開闢,河車之升降,水濟命宫,火漑丹臺,金木交併,水土融和,姹女乘龍,金翁跨虎,逆透三關,上升内院,化爲玉汞、下入重樓,中有一穴名曰“丹臺”,鉛汞相投、水火相合,纔若意到,卽如印圈契約也。自然而然,不約而合,有動之動、出於不動,有爲之爲、出於無爲。

當是時也,白雪漫天,黃芽滿地;龍吟虎嘯,夫唱婦隨;玉鼎湯煎,金爐火熾;雷轟電掣,撼動乾坤;百脉聳然,三關透徹;玄珠成象,太乙歸眞;泥丸風生,綘宮月明,丹田烟暖,穀沼波澄;煉成還丹,易如反掌。七返九還,方成大藥。日煉時烹,以至九轉。天關地軸,在吾手中。

經云“人能常淸淨、天地悉皆歸”。則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可入眾妙之門,玄之又玄也!更能晝運靈旗,夜孕火芝,温養聖胎,產成赤子。至於脫胎神化,囘陽換骨,則是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眞者也!

張平叔曰:“都來片餉工夫,永保無窮逸樂”。誠哉是言!蓋道之基、丹之本,龍虎之宗,鉛汞之祖,三火所聚,八水所歸,萬物朝會之門,金丹妙用之源,乃歸根復命之關竅也!旣能知此,則慾不必遣,而心自淨;心不必澄,而神自淸;一念不生,萬幻俱寢;身馭扶搖,神遊淡漠。方知道,風淸月白皆顯揚;鉛汞之機水綠山靑,盡發露虎龍之旨。


海南白玉蟾,幼從先師陳泥丸學丹法。每到日中冬至之時,則開乾閉巽、留坤塞艮;據天罡、持斗柄、謁軒轅、過扶桑、入廣寒、面鶉尾、舉黃鍾、泛海槎、登崑崙、佩唐符、撼天雷、遊巫山、呼黃童、召朱兒;取靑龍肝、白虎髓、赤鳳血、黑龜精入土釡。啟熒惑、命閼伯,化成丹砂;開華池、吸神水、飲刀圭;從無入有,無質生質;抽鉛添汞,結成聖胎;十月旣滿,氣足形圓;身外有身,謂之胎仙。

其訣曰:“用志不分,乃可凝神;灰心冥冥,金丹内成”。此予之所得也!

如昔施肩吾之詩曰:“氣是添年藥,心爲使氣神;能爲神氣主,便是得仙人”。惟此詩簡明通玄。玉蟾因間而誦之,自然到“秋蟾麗天、虛空消殞”之地,非枯木寒灰之士,不能知此。予旣得此,不敢自默。

太上玄科曰:“遇人不傳失天道,傳非其人泄天寶”。天涯海角,尋遍無人;不容輕傳,恐受天譴!深慮大道無傳,丹法湮泯,故作《玄關顯秘論》。蓋將曉斯世而詔後學以夀金丹一線之脈也!


復恐世人猶昧此理,乃復爲之言曰:“以眼視眼,以耳聽耳,以鼻調鼻,以口緘口,潛藏飛躍,本乎一心。先當習定、凝神,懲忿窒慾;懲忿窒慾,則水火旣濟;水火旣濟,則金木交併;金木交併,則眞土歸位;眞土歸位,則金丹自然大如黍米。日服一粒,神歸氣復,充塞天地”。

孟子曰“善養吾浩然之氣者”,此也!肝氣全則仁,肺氣全則義,心氣全則禮,腎氣全則智,脾氣全則信。若受氣不足,則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豈人也哉?!人能凝虛養浩,心廣體胖,氣母旣成,結丹甚易。可不厚其所養,以保我之元歟?學者思之!

敬書以授留紫元云~



(道藏读书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