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侵蚀人心,却让作品达到顶峰”—专访珠宝设计师赵心绮

 昵称XGAc5cw2 2018-03-11


凡高是我最爱的画家,在阿姆斯特丹,我看了他各个时期的作品。他的作品,不论题材怎么改变,画工怎么进步,那种冷冽的孤独一直存在。一个伟大的、成功的艺术创作者,就该像他那样,不需要通过任何语言,就可以让观看者看到你要传达的信息。

 建筑系列:祖母绿戒指“祖母绿之城”

 建筑系列:祖母绿戒指“祖母绿之城”

三联生活周刊:

在你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跨界思维影响,譬如那只祖母绿宝石戒指,像一个迷你的高迪建筑,这与你的家承是否有关系?

赵心绮:我的外祖父是一名建筑师,他改变了我的思考方式。建筑是360度的形式,在他那个年代,没有电脑,绘图都是手绘,这在无形中给了我影响。看到一个东西,我会在脑海中旋转它,考虑360度的结构。举例说,那只祖母绿宝石戒指,我看到宝石的时候,不是单面看它,而是穿透它看到多个层次。我会考虑蜡雕完成后,能不能镶嵌。珠宝是微型的建筑物和艺术品,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包装,看的人会了解它的结构和微妙性,会发现它其实是运用建筑的概念去做的。

三联生活周刊:再比如光的作用。在皇家蝴蝶胸针和“夏至”手镯等作品里,角度不同,看到的火光也不一样。作为珠宝设计师,你是否也像建筑师一样,设计时考虑到光的运用?

赵心绮:外祖父给我的一个概念是,所有建筑物都基于光线的来源。在设计的时候,我也会遇到这个问题。看到一块石头,我会先将它放在不同的光线下观看,一定要让宝石呈现出最佳的光感。

三联生活周刊:设计时,你先考虑的是什么,材质本身,还是形状与构图?

赵心绮:还是材质本身。我会考虑到作品的收藏价值。珠宝是可以世代传承的东西,它本身的价值不应该被忽视,所以我一般选择贵重宝石,而很少用到半宝石,选择比较稀有的品种,不论是在品质、质地还是克拉数上。但情形往往是这样,找到一个石头以后,经常要等上两三年,我才会有灵感。珠宝其实不是一个奢侈品的概念,而是一个可以传承的微型艺术品,它需要时间酝酿,需要工艺达到最好的状态。这背后有很多努力。我希望把这个观念融入作品,让更多收藏家改变固有观念。

三联生活周刊:据称,直到现在,你在绘图的时候,依然拒绝使用电脑。

赵心绮:是的。到现在,我们还不用电脑绘图。不错,电脑高科技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有些东西不可以视而不见,那就是人的触觉。你在创作时候的手感,你花费的时间和心血,艺术品因为这种触觉中的不完美而变得完美。电脑做的东西很对称、完美、精确,但没有人的手感,失去了不完美的那块,反而失去了情感。手制的东西也许没有机器做得那么完美,但却是最漂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