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之尊”有多种说法,一种简单的说法为: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就常以数字“九”极言其多其重。如称天之高为九天,天空的最高处为九霄;地之广为九州 (九州是传说中我国上古时代的行政区划);将器物之美称为九华;将分量极重称为九鼎。“五”是一至九数列的中数,古人讲究中庸之道,所以对这个数字也有所提携:把构成物质的元素合称为五行,夸有学问的人为学富五车,对人表示感谢说铭感五内,祭祀时要用五牲。 另一说是认为出自《易经》,将“九”和“五”连在一起。《易经》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飞龙在天。“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6个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6个阳爻,从下向上数就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皇帝为什么放着比“九五”还要高的“上九”不去,却只占定“九五”呢?这是因为比“九五”高的是“上九”,而“上九”的位置,就是“亢龙”,过犹不及,结局只能是“亢龙有悔”,这往往意味着倾、覆、亡、失、败、退。所以,中国古代的皇帝就老老实实地待在了“九五”这个位置上。 网络图片 如有侵权 烦请告知 即时删除 |
|
来自: 丰少少爷 > 《历史!人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