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梦之雪 2018-03-11
      【摘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在游戏中创设情景,让他们开动脑筋,自主探索,是搞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中国论文网 http://www./9/view-6535287.htm
      【关键词】激情引趣 促进思维 思源于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210-02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把教育面扩展到知识、能力、思维的协调并进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是一名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巧妙安排的。在教学中,对于如何创设一定的情境和通过情境教学达到理想目的,我有以下儿点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从'激情引趣'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方法多种多样(谜语解题、悬念引题、故事穿题、竞赛激趣、表演等),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好的激发作用。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心理学家皮亚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小学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儿童的认识水平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活跃思维,启动思维。
      '实践出真知',相信只要我们多给学生以放开手脚、自由游戈的空间,数学这门抽象的、单调乏味的学科一定会生动起来,成为立体的、形象的画面,使学生乐在其中,并易于接受,既降低了知识难度,又活跃了学生思维.
      俗话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又有'因疑而问,因问而开悟'。问,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由问题诱引,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关键处,一定要充分设计问题情境,不断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以知识为圆心的牵引中画出圆满的轨迹。有时,教学也注重心理战术,让学生自己设疑,又在自我解惑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产生一种积极的诱导作用,使学生的疑惑在自己的疑虑过程中不攻自破,同时,思维活动也获得了较好的完善与突破。
      有组织、有目的的讨论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使智力达到平时难以出现的超常状态。在讨论过程中,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参与意识增强,与人合作,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群体精神也会有很大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注重精心设计各类讨论话题和材料,以求'讨论促思'。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促进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多种情境进行巧妙组合,合理融会贯通,才能磨炼儿童数学思维的翅膀,在数学王国里,姿情翱翔
      今天,我们已经逐渐开始就'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素养'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而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在这里,学会数学的思考,学会主动地探究,学会与人交流等都是基本的素养,而这种素养是要靠主体的实践性活动来逐渐获得的。可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倡导儿童自主的探究活动,其目的并不是简单地证明事实,而是努力使学生能获得发现。让学习者去获得'探究意义的经历'。因为,任何发现意义、领会意义都是学习者自己经历、卷入和参与的结果。正因为我们的儿童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是想通过触摸等手段来达到探索周围环境的目的,并在这种探索中产生一种要与周围人进行交流以及与同伴分享发现的强烈愿望的特点,因而在学习中,材料往往就是激发、引起探索'经历'的有效的刺激源。也正是通过这种刺激,儿童才有可能去真正地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才有可能'个性化'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去。
      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真正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应当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提供一个空间与机会,让学生能主动地面对问题情境,主动积极地去进行探索(尝试与猜测、实验与推论,等等),去发现,从而学会如何用已有的经验去面对复杂的问题情景。只有让他们真正去经历主动的假设,积极的探究,努力的尝试,及时的反思,不断的修正等这样的一系列的行为过程,才能刺激儿童数学思考与探究能力的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好多时候'问题研究'、'教学实验'、'合作交流'等活动都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都要落实到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个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和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数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操作是一种学习手段,通过它为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则和规律提供感性知识。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学生的操作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教学中设计的操作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自己确定操作的思考方向,主动安排操作步骤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
      [2]《浅谈情景教学》
      [3]《游戏教学与兴趣的激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