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理带来的力量

 生财有道01ybnn 2018-03-11


人们为什么不爱整理?


在我正式开始整理咨询工作以后,我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疏于整理,人们为什么会觉得整理是如此困难的一件事?我以“不善整理的原因”为主题,向整理论坛的会员以及整理学会参加者等很多人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诸如“太懒了”“房子太窄”“太忙了”“不会整理”等多种回答,这些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回答是:没有时间。这些人存在着时间、心力、体力、空间等不充裕的问题。他们一般都会说“没有时间整理”“下班后回到家累得慌,哪还有整理的想法”“房子太小了”,等等。但其实细究起来,并不是没时间,只是缺乏对自己“内心”的整理;也不是房子太窄,而是东西太多。首先你必须承认这些事实。


S先生是财务顾问,他的桌子上总是堆满了顾客相关文件、财政咨询讲课用书等,以至于S先生成了公司唯一一个使用两张桌子的人。S先生说桌子太小了,不得已只能用两张桌子。但经过整理咨询后,他将现在暂时不需要的资料转换成PDF文件,一部分个人物品带回家,一些先前积累的再也用不上的资料文件统统扔掉,这样一来,使用一张桌子就已经绰绰有余了。因此可以说,所谓的空闲与空余,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我们自己营造出来的。

  

第二类回答是:害怕整理。“太麻烦了”“懒得收拾”“总是往后推”“不会整理”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另外,出乎意料的是,那些在整理方面有完美主义强迫症的人也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害怕无法整理得像在书上看到的那样整齐干净,所以干脆连碰都不碰,或者觉得虽然有很多收纳工具,却没有合适的,所以就不整理了。还有一些确实想要整理,但尝试了几次之后觉得不合心意,就认为自己不擅长整理而放弃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来加入整理学会的人当中有很多都是这种完美主义者。


“上班族妈妈”P女士生了两个孩子后,日益增加的厨房用具令她烦恼不已,因此为了整理这些东西,她买了很多整理工具回来,但总是不能整理得像从书上看到的那样整洁,这让她苦闷不已。去她家做上门整理时,我发现,比起厨房用具来,更需要整理的反倒是那些收纳工具。这些都是因为看了人气博主的收纳技巧后,而不断收集来的一些相关工具。这就属于那类抱着“要整理就必须整理得完美”的想法,无奈最后只能放弃的人。对于这种类型的顾客,我想叮嘱的是:千万不能想着要在一两天之内就将“整理”做到完美至极,也不要立马就跑出去买收纳工具你只有在抛弃了“我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完美”的想法,才有可能真正地开始整理工作。首先,从最重要的东西和现在刚开始使用的东西入手进行整理。


第三类回答是:觉得没必要。做出这类回答的人觉得根本没必要整理,因此也产生不了整理的欲望,他们总会说:“非得整理吗?”“整理之后早晚还会恢复原样,岂不是白搭?”想让这些人的观念产生转变有些困难。整理还是得本人发自内心,真正想做才会有效。

  

学会整理就是学会爱自己


虽然说当被问到不善整理的原因时,有多种回答,但其实以我之前的整理咨询经验来看,这些人的共同之处就是:对自己的工作或人生没有足够的热情。


设想一下你进入了这辈子梦寐以求的一家公司,你会在上班第一天将资料往桌子上随便一扔,或者在电脑桌上堆满杂七杂八的文件之后,再开始这一天的工作吗?再联想一下当你和默默喜欢了很久的人开始恋爱时,你会将他送的礼物随便找个地方一放,随后就忘到九霄云外了吗?不用说,在热恋状态下,相信你肯定会把一切都整理得妥妥当当的。


有些人在公司里不怎么整理,不爱惜东西,回到家却恰恰相反,对东西视若至宝,也颇爱整理,这种人多半都是只对工作以外的个人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但一般不爱整理的人,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都是一样的不爱整理,这种情况大致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足够的热爱。

  

我正式开始整理是在参加工作之后,其中一个重要的促成原因是“十年后我要成为CEO”这一目标的确立。有了“十年”这一时间段的确定,就产生了想要努力生活、要活得跟别人有点不一样的欲望。为了无愧于CEO的称呼,我必须在工作之余学习更多的东西。有了这样的想法,我越发热爱自己的工作了,更想好好设计公司的产品了,也更想获得别人的赞赏了。在处理同事关系时,为了避免因自己的问题给别人造成工作上的麻烦,我也总是提前做出很多努力。因此说,整理是取得成功的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我整理业务、整理电脑、整理仓库,为的是即使我不在公司,工作也能照常顺利进行。


我们不妨说,整理是一种关心,是一种爱。最起码是对自身的一种爱。有了爱心,自然而然就会去整理。但仅仅靠对自己的爱,也很难使自己对工作和人生产生足够的热情。我倒想劝大家倒过来,先身体力行地去整理,这样入手比较好。当然,不需要多么了不起的整理方法,你只要将自己的东西一件一件地加以规整,丢掉不需要的东西,再拿出珍惜的东西,好好看看、仔细摸摸。渐渐地,你会对东西产生感情和兴趣,继而也会延伸为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和对别人的关心。让人不变心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去抓住他的心”。如果你只是在心里想,那就很难产生任何变化,只有行动起来,才会产生真正的变化。整理一件东西的时候,你会重温对这件东西的感情,这样很自然地也会恢复对与这件东西相关的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整理带来成功的力量


通过小小的整理而产生的力量,不仅能改变个人的生活,也可以改变企业的命运。目前已经有很多公司都引进了“3定5S”整理体系。“3定”是指定品、定量、定位,“5S”指的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秩序。可以说在所有行业里,整理都能为其带来成功的力量。我想说两个例子。

  

舛田光洋:整理带来坚强的意志

  

在韩国以《清扫力》一书闻名的舛田光洋,曾经有过一段痛苦的过去。经营的整理公司倒闭,他因此欠下了一屁股债,继而遭受了个人破产和离婚的打击。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在家过起了与世隔绝的日子。一天,他的朋友突然来找他,对他说:“你不能再这样消沉下去了,站起来!你这样是一种犯罪知道吗?!”把他痛骂了一顿后,为了使他振作起来,朋友最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帮他清扫屋子。


先把长时间关闭的门窗全都打开,换换空气,然后把房间里的家什都扔出门外,开始擦地板、擦墙壁。房间不像打扫过的,简直像是重新装修的一言堂。两人去澡堂洗了个干干净净后,又去二手市场买了些过日子用的东西和几件衣服。之后,舛田光洋开始从绝望中走出来了。在此之前,虽然他也经营整理公司,但却不相信整理的力量,也不喜欢整理。但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看到了整理的力量,萌生出坚强的意志,明白了整理的力量和生命的力量是息息相关的。


之后他开始在整理公司打工,在网上写写专栏文章,起点很低。但6个月之后,他已成为一家整理公司的二把手,几年之后成了最高经营者。现在是日本最有名的整理专家和成功的讲师。他的著作在日本成为突破200万册的畅销书。

  

艾森豪威尔法则

  

在美国,有多位总统都遵循着一个执政原则,那就是“艾森豪威尔法则”。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变杂乱为整洁的方法。

  

首先将桌子平均分成四份,然后把桌子上的东西一件不落地放到四等分的空间中去,连一张纸也不能剩下。整理期间不能因周围的任何事情而分神,就这样东西一件件都放好之后,你会产生信心的,因为本以为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通过强大的力量得到了处理。

  

四等份的划分方法是这样的:第一部分是扔东西的区域,找一个大箱子,把杂物都扔掉。第二部分是需要得到别人帮助才能完成的事情,这部分是可以通过交给别人来得到解决的你的桌子上和脑子里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业务、那么多资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怕给别人带来麻烦而制造的。根据艾森豪威尔原则,整理的时候你必须摆脱这种性格,要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去做出客观的判断。跟别人一起工作效果往往会更好,要尽可能地想到同事、家人这些周围可能帮到你的人。第三部分是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在这个区域的事情是必须去执行的,所以要尽可能“吝啬”一些。第四部分是需要联系协商的文件,原本要书面处理的东西改成电话解决,如果对方不方便通话,那就把这件事放到第三部分去。

  

把“诺曼底登陆”称为历史上最复杂、规模最大的作战也不为过。除了陆海空多方支援战略,地形和潮水、气候等因素也不可小觑,但艾森豪威尔却成功指挥了这一作战。假设他没有养成整理习惯和化复杂为简单的习惯,还能成功吗?艾森豪威尔法则之所以到现在还久盛不衰,恰恰证明“整理”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很重要。


选自《改变人生的15分钟超级整理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