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养殖户都不会看的水色?!你值得拥有!

 tssenpujgg 2018-03-11

01

多少养殖户都不会看的水色

水色,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怎么看水色。以前我上大学时,书本上说“肥活嫩爽”的水就是好水;老师又说,以硅藻、舟形藻、小球藻、螺旋藻等有益藻为主的水就是好水,可用显微镜观察优势种群来判断。后来工作后,在实践中发现书本上说的肥活嫩爽不好掌握,像“活”,一百个人心目中,就有一百种对“活”的理解,书上说的浮游生物量只是个理论上的参考数据;再如“嫩”,什么叫“嫩”,就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所以后来大多都还是通过颜色来判断水色的优劣。

水中矿物质呈现的颜色

那什么样的水色又是好水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可引起变化的参数太多,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水色其实是光线照射到水中,通过吸收后,没有被吸收的光反射到我们人眼里,所呈现的颜色,所以这个就要颠覆很多人对水色的理解。最明显的例子,江河湖海的水,还有水库里的水,当同样的水在不同的深度,由于对光谱被吸收不同,水色是不一样的。比如像有些旅游景点绿色的湖水,水自身很清澈,藻类很少,这个时候的绿色不是水体中藻类颜色的体现,而是由于水体中的矿物质所致,当这些相同的水在水深超过5米时,其他色谱的光被滤掉后,只反射绿色光时就会呈现出绿色,当同样的水流至浅水,就不会看呈现出这种颜色。

展开剩余83%

养殖水体中藻类呈现出的绿色

上面所讲的这种水色在不同深度,呈现出不同颜色的情况,为了区分,我们把其区分成固有颜色和表观颜色。固有颜色指与水体成份有关,而不随光照条件变化而变的量;表观颜色则不仅与水体成分相关,而且还受光照条件变化而变化。(明天接着给大家分享水色的第二个变量,待续)

养殖水体中悬浮物物与藻类混在一起呈现出的颜色

02

多少养殖户都不会看的水色

昨天说到了把水色分成两种,一种是固有水色,一种是表观水色。固有水色的变化与光谱吸收、光的散射以及光束的衰减系数相关,更多属研究范畴,在养殖上就我了解的情况,还是更多的在运用表观水色,去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在养殖中所讲的水色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三个方面,一水体中溶解的物质;二水体中的悬浮物;三浮游生物。

有机质过多的水体

水体中的溶解物质对水色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一些矿物质,昨天已叙述了,今天就来接着说下景响水色的第二个因素,那就是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水体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的无机物、有机物,泥沙和粘土。水产养殖上重点监测的,则是影响鱼吃食及水质指标的有机物及泥沙颗粒等。

水质中有机质过多

比如现处于冬天,像我上次去的内江客户那里,平时水质调节的很好,冬天鱼照样吃食。但是这种情况,对于一些水质和底质处理的不太好的养殖户,由于肠道内的消化酶受到低温的影响,鱼开口的吃食量及欲望,受到水质的影响会较正常水温成倍的增大,所以就经常会出现什么问题呢?那就是投料过剩,于是这些残饵和鱼排出的粪便,就会产生大量的的有机碎屑,悬浮在水体中。我曾就这个问题做个多次试验,一方水中,当投入多少过剩的饲料会让水质变得混浊?每天只需要10-15克,连续3-5天,水质的透明度就会从30厘米变到15厘米。当做的次数多了,再结合显微镜验证,再走到鱼塘边时,有没有投料过剩一眼就能看出来。

微量元素镁缺乏的水体

为什么能看出来呢?当水体中没有足够的微生物去分解这些有机碎屑时,水色就会带黄色。当时我去的另两家新客户,水色发黄就是这个原因。有泥黄色,也有黄绿色,有的还会呈黄褐色,对于这样的水体,有条件的可以用显微镜镜检,会发现水体中有大量的有机碎屑;如果没有,可以用沉淀法,用一个白色的塑料桶,把池水剩在桶里,静置半个小时,就会发现桶底有大量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就是花钱买来的饲料,没有转化成鱼肉的部分,其实这里面是含有蛋白质的,只要稍加利用,就可变废为宝,不然就成了恶化水质的源头。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微生物分解,比如鱼康的芽孢原粉,25公斤一桶可以用500亩。

鱼康芽孢原粉

一亩成本不到2元,兑水直接泼,因为活菌数量足够,所以无需添加红糖浸泡扩培菌数。使用前后可用白色塑料桶静置法,用芽孢前取一桶水,静置半小后,称量有多少沉淀物;当使用鱼康的芽孢原粉后,再用同样的办法,再来做对比,以此验证公司产品对有机质的分解效果。同时还可以用此法,和其他厂家的芽孢做效果对比。经过前期的销售,本产品在许多地方得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比如遂宁的五安水库,内江的华山水库,以及全国其他地方,都有众多成功案例。用后可明显降低水质有害指标,增加滤食性鱼类的产量,降低饲料鱼的饵料系数,是低投入,高回报,一举多得。

水桶沉淀法,快速对比水体中的有机质多少

还有一种发黄的水色,则是由于水体中的泥沙颗粒引起的。这样的水色,往往略带泥土的颜色,水深大多在两三米以内,且养殖的底层鱼较多。当同样用白色塑料桶沉淀时,会发现桶底有大量的细小的泥沙。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微量元素镁缺乏所致。因为鱼体是需要一定量的元素镁,需求量不大,但缺乏时,鱼就会想办法从泥土中获得,就会出现拱泥现象,肠检时发现肠道内有大量的泥沙,在投料不缺的情况下就属于微量元素镁缺乏症。对于微量元素镁缺乏及有机质过多的处理办法,可以钙镁离子宝,一瓶用1-2亩,也可以用硫酸镁,用量可以根据纯度试验性补充。

有机质过多的水体,水体自净能力差,鱼吃食往往不佳

03

多少养殖户都不会看的水色

在引起水色变化的因素中,除了之前我们讲的两种因素外,引起水色变化最大的就是藻类,不同的藻类具有不同的色素,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为大多数藻类都含有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绿色被反射回来,所以呈现出绿色。其次藻类有许多是有鞭毛的,可以运动是;又有的有假空泡,有驱光性,所以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透明度、浓度和颜色的变化。根据这一特点,在从藻类的角度去分析水色指标时,为了精确和标准的统一,约成定俗的是以透明度水深的一半处水的颜色,来作为藻类的水色指标。

浮游植物采集网采集藻类

常用直径为30厘米,黑白相间的透明度盘来测定透明度,观测二分之一水深处的水色。相对来说,可以减少水面油膜、粘性泡沫等引起水色的误差;同时在观测时,尤其是站在池塘边进行初判时,戴上分光墨镜观测,可以减少太阳光的干扰引起的误差,相对更为精确,这点在大水面看藻相中尤为重要。

对比偏光效果,偏光墨镜可见图片中的鱼

上周去内江时,王老板把水库上过多的5000多斤花鲢,转到了一个十多亩的池塘暂养,池塘是新建不久的,去看时水色发黑很严重,众人都有些疑惑,为什么水色这么黑呢?于是我去测下了水质,并用显微镜观测了水中的藻类结构。当时是下午三点过测的,PH已接近9.5了。测水时我就想,这多半是藻类过盛引起的,结合水质发黑,猜测多半是裸藻。一镜检,果不其然,水体中有大量的裸藻。再结合是新塘,水面还漂浮着大量的有机质漂浮物,开了张处方建议老板用黑霸王加有机酸来处理。

裸藻为主的水色

像现在的水温,除了水色发黑,还有像牛尿水色的,大多也是藻类起,有的是裸藻为主,有的是以隐藻为主。比如硅藻为主的水体为黄褐色,平时在养殖水体中,较为多见的还是以绿色为主,有黄绿、草绿、鲜绿、嫩绿、翠绿、 墨绿、黑绿等,前面四种颜色,藻相相对稳定,后面三种绿,翠绿说明水体中藻类蓝藻门的藻类占了绝对优势种群,黑绿则说明裸藻占到了优势种群。

黄绿色水体

上图中水体中的优势种群藻类

在所有的藻类中以蓝藻和裸甲藻,给养殖带来的危害最大。一方面所有藻类产氧占到水体溶氧来源的75%以上,但另一方面,晚上藻类过盛又会带来耗氧的风险,过多或过少,以及藻类品种单一,都会给养殖带来风险,所以藻相管理中,讲究一个藻相平衡,为有益藻创造条件,使其成为优势种群。在平时蓝藻、裸甲藻治理中,当其已经成为优势种群时,为了降低藻类旺盛到了临界值,突然死藻带来的泛塘风险,也就是养殖上说的倒藻。可以选择一些药物少量多次局部使用。市场上杀藻每年引发死鱼的案例举不胜举,推荐大家使用蓝藻蛋白分解精或是分解酶杀蓝藻,有效且安全,对于红色水或黄色水的裸甲藻,可以用红水一泼灵或是高含量的二氧化氯粉,注意用法局部少量多次。其次还有一个至关重的就是蓝藻门往下还会细分成颗粒性蓝藻,以及丝状类蓝藻,都是蓝藻,但杀藻时使用的药物是有区别的。

END

来源:养鱼经(作者:肖建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