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解析——知之为知之

 我DeShuWu 2018-03-11

陈同钢,祖籍福建闽侯,1964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长期在宝鸡工作,退休后从事业余写作。著有《太阳从东边升起》《故土》《潮迹》《守望家园》《星星点灯》《生命简史》《追绿》等十余部散文评论通讯集。

原文是: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

由是名字,子路的名字叫仲由。“悔”字下应当有一个标点,教育、教诲的意思。“汝知之乎?”你知道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学问愈深,越会感到未知的愈多,这是最高的学问,相反,不懂的事,硬充自己懂,这是最大的愚蠢。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知道,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看似很平常的道理,却是一个最高的原则。现实生活中,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常犯不懂装懂的毛病。很多学问,很多事情,明明不懂,常常不知,却假装明白。自以为是者有之、浅尝截止者有之、冒充顶替者有之、弄虚作假者有之、妄自尊大者有之、以假乱真者有之、不学无术者有之。在对外对人交往中,往往怕丢人,不懂的事情也不敢承认,假冒充懂,就会失礼。这是作人的起码道德。

有学问的人、高尚的人,越是学识渊博,越是虚怀若谷。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不仅要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青年学生,特别是出国求学者,更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时时打问,抱着对别国的事情什么也不懂的态度,虚心学习,这是走遍天下的国际礼貌;对于为政者来说,更要强调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些事情分配给懂的人去做。真正的成功人士,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都是谦虚谨慎的,不仅承认不懂,而且敢于请教懂的人。这是最高的智慧。

那么,孔子又是怎样要求践行“知之为知之”,去培养一个好学而有成就的人呢?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是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年轻四十八岁。他到孔子这里来是要学干禄的。古代俸和禄是两回事,“俸”等于现在的月薪;“禄”有食物配给。禄位是永远的,所以过去重在禄。“干”就是干进、干求,干禄就是如何拿到禄位。子张的这种要求与孔子思想相勃,孔子要求弟子们学仁学义,而他直接来要求如何找饭吃。孔子并没有生气,反而教授他一套办法。首要的是要知识渊博,宜多听、多看、多思考、多经验,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保留。阙就是保留,等着请教人家,讲话要谨慎,不要讲过分的话。本来不懂的事,不要吹,好像自己全懂,最后根本不懂,这就丢人了。如不讲过分的话,不吹牛,就很少有过错;多去看、多去经验,对有疑难问题,多采取保留的态度。什么是“多见阙殆”,古人有句名言:“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对于模棱两可的事,特别要小心处理,不要有过分的行动,这样处事就很少后悔,当然行为上就不会有差错的地方了。这样去谋生,干哪一行就会成哪一行。禄位的道理就在题中之义了。

从中我们体会到,孔子的教育态度和指导思想实在是了不起。这就是一种正统的道理,也是求职的基本条件,够后世的人永远地享其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