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茵陈

 东篱之外有菊香 2018-03-11
2018年3月11日,周末,春和日丽。与同学李灏、贾占平夫妇一同去野外采茵陈。<br> 茵陈,因其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茵)陈。它还有很多的别名,如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等,我们老家却叫它米米蒿子,“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小时候,母亲趁它嫩时采摘回来,用开水涮一涮,用凉水再冲两遍,油盐调了,甚是好吃。<br>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哪里可以采去,只管胡乱地往郊外行走。过了清凉寺,来到一座桥头,见桥西边有一片空地,长着一些茵陈,便不管土也不土,便采了一些。因为地太贫了,所以茵陈的棵子都非常小,就又继续往西行走。顺着路又行了七八里地,来到了一处废弃的厂房前,好大的一片空地,上面可能是雨水充足的缘故,茵陈长得非常之旺,几个人便认真地采起来,不大一会儿,就采了几袋子,不到中午,便满载而归了。<br> 回到家里喝了一会儿茶,觉得余兴未尽,便又往黄河故道去看看。途经双八时喝了碗羊肉汤,抿了几杯小酒,之后,顺着故道大堤去买了些土鸡蛋和苹果,便顺着105国道来到豫鲁交界处的观光园游玩。<br> 晚上回到家里,坐在小院子里,择着茵陈,说着闲话。我想,这便又是一天了。<br><br>【后记】文章发到大学同学圈里,不少同学指出这种菜不是茵陈,只是米米蒿,或麋麋蒿。与茵陈不是一回事。有同学激励我再写一篇《茵陈辨》。看来,人世间处处皆学问,一种野菜,也是天然一段造化,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