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制播分离”后的温柔痛,节目研发中心已研发不了节目

 境随心转625 2018-03-12


2009年,我国开始推动“制播分离”改革,经过数年的市场徘徊,到了2014年,“制播分离”市场完全成熟。


很多人笃信,“制播分离”是电视行业发展的趋势,它将促进中国电视行业再度繁荣。更有一些深陷经营困难中的电视台认为,“制播分离”可能是一根“救命稻草”,将带领困难中的电视媒体摆脱技术难、资金难、人才难、创收难的经营困境。


“制播分离”有国外成功的实践经验,有国内专家们充足的理论论证,此项改革应是有备而来和万事俱备。


回观“制播分离”的得失,从《中国好声音》的巨大成功,到很多省级省卫视节目中心产不出节目,改革初心和媒体环境的快速变化,从“制播分离”中,我们需要思考一些什么?下一步“制播分离”应该如何走?


一、“制播分离”改革初衷基本实现


2009年,我国共有广播电视播出平台2648家,拥有电视播出频道数千个,低投入、低质量、高需求的节目产业链,制约着行业的快速发展。


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和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格局,“制播分离”成为当时条件下,电视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条比较靠谱的路。“制播分离”盘活了节目资源,使节目的版权成为了商品,推动了节目市场的形成。


《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文件规定,电视台从市场购买节目的比例(除影视剧外),每年不低于播出总量的30%。这一文件是推动“制播分离”改革的尖兵利器,改变了电视台自制自播的传统模式,促进了电视节目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使我国民营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至2017年,我国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或公司总计有14389家。2018年,国内前八的省级卫视共推出181部大综艺节目,这些大综艺节目绝大多数是节目公司制作完成的。


二、“制播分离”后电视台的人才大流失


在“制播分离”前,节目市场处于“零”交易状态,节目市场的节目出售方处于缺位状态,节目制作人才全部集中在体制内的电视台。


“制播分离”政策出台后,激活了节目市场,也刺激了节目人才的需求,节目制作公司的唯一人才来源(有经验的)就是从电视台挖人。节目公司的兴盛来自两方面人员的创办:一是电视台节目人员的走出体制创办的内容生产型传媒公司,二是广告人员出来创办的节目制作与广告招商一体化的传媒公司。



目前节目生产公司的核心成员都有电视台工作背景。2014年后,电视媒体节目人员的外流成为了一种市场常态。持续的节目人才外流对电视台的节目生产和系统的正常运转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三、愁云惨淡的省级卫视节目生产现状


2015年后,电视媒体的广告创收进一步剧烈下行,电视的影响下持续下降,所有的电视节目收视都在大幅度跳水,电视节目人员在体制内的生存压力十分巨大。一是节目的收视难有超越和起色,二是与收视挂钩的考核让节目人员收入锐减,三是节目人员成为收视疲软和电视人无能的“背锅人”。


上述情况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节目人员的离“家”出走。特别是二三线省级卫视,靠多年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节目人才,就在电视台最艰难、最需要人才的时候,移情别恋,另嫁他人。二三线省级卫视的“节目研发中心”或“节目中心”几乎凤去楼空。


在大综艺立台的这几年,省级卫视已没有能力去创意、研发、生产出自己的现象级大综艺节目了。不仅是大综艺节目搞不定,就连一些“小打小闹”的谈话类节目,省级卫视也是一生一个“畸形”儿,轰轰烈烈地上,暗无声息地下,收视无法睹,招商无人问。


四、节目市场的“三分天下”和七大特点


“制播分离”后,由原先节目创意生产能力是电视台一家独大,变成2017年后的“三分天下”。


一是很多优秀的节目人才继续沉淀在省级电视台,如一线卫视仍是很多优秀节目人才的“寄生”地;二是社会节目公司汇集了很多优秀的、年轻的、富有闯劲的节目人才,这部分人才是节目市场上最有活力的市场元素,他们在市场上历经大浪淘沙式生存;三是三大视频网站持续向各路节目人才广发英雄贴,为了它们的综艺节目自制储备“最重要”竞争资源。


节目人才的出路和生存基础都是靠市场竞争获胜,这几年节目人才市场呈现出七大特点:一是人才进一步年轻化,二是人才流动加速,三是创意型人才最受欢迎,四是新媒体公司深受节目人才追逐,五是节目公司的风险越来越大,六是电视媒体仍表现出人才净流出趋势,七是电视台培养出来的节目人才很爱节目公司的欢迎。


五、电视媒体会不会进一步空心化?


节目生产是电视媒体的硬实力,也说是市场竞争中的“锐实力”。没有了节目生产能力,或者说节目生产能力衰减,电视台仅剩下一个空壳播出平台,这样的“制播分离”结局不是改革初衷,也不符合电视媒体发展的方向。



当前电视媒体的空心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资本逃离电视媒体,电视台很难从银行借到款,电视媒体很难从社会上融到资;二是广告从业人员被广泛挖角,或主动离台创业;三是节目人才大量流失,加盟新媒体或节目公司;四是电视媒体的创意和策划人才广受社会欢迎,被很多企业挖角。


在内容为王的新时代,节目人才的流失是真正的硬伤,二三线省级卫视是硬伤中的重伤员。


六、“制播分离”四种模式的再思考


在省级卫视“制播分离”改革中,出现了四大模式。


一是整体推进的“上海模式”与“辽宁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统筹协调、分开运行、分类管理、整体发展的运行机制;将事业与产业分开、制作与播出分离。


二是局部推进的“浙江卫视模式”,模式的核心是由浙江卫视牵头成立了蓝巨星国际传媒公司,将自己的核心理念与运作方式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在政策可接受的范围内将其做到极致,既不涉及敏感地带,又能够在局部的制播分离中积累经验。


三是综合推进的“安徽卫视模式”,模式的内容是借播出平台稀缺资源的特点,通过对社会制作节目的比较、选择与引进,打造节目供给链。


四是循序渐进的“湖南广电”模式,模式的核心是在充分尊重人才、利用人才、开发人才的基础上,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制播分离与企业上市相结合,做大做强广播电视业。


各大卫视在当前综艺节目中的PK结果,市场已有定论,模式的好与坏也无需再去评说,重点是面向未来。无论是一线卫视还是二三线卫视,持续改革,寻求新的转型,永远在路上。


七、电视媒体转型之路的再思考


电视媒体没有节目生产力,节目的质量不可控,节目生产的计划性难以保证,节目和频道的频道品牌如油浮水,电视台与节目公司因版权、模式、招商、收视责任、利益分成等互撕互骂,甚至对簿公堂,这是“制播分离”的另一后遗症。


转型是电视媒体不得不走的路。电视媒体的转型不是高谈阔论的纸上谈兵,也不是现成模式的照搬照抄;转型朝哪个方向去,有什么样的产业模式,是所有媒体人共同的困惑。



“制播分离”是媒体发展到新世纪之初的产物,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也是行业分工的内在要求。在自媒体和互联网直播平台快速发展的今天,播出平台已不是稀缺资源,甚至一个自媒体都是一个播出前端,而优质的播出内容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源。


电视媒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转型,节目的制作能力、节目的创意能力,是最宝贵的资源。这一切都来自于节目的人才资源,没有人才资源,转型是空转,即使转了过去,也会很快的败阵下来。提升电视媒体的节目制作能力、节目创意能力,这是电视台实现转型和产业升级无须讨论和无须质疑的硬道理。


八、国外“制播分离”的现状与再思考


“制播分离”最早起源于英国,最初的制度化安排是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


英国拥有欧洲最多的独立节目制作公司,仅伦敦就有上千家创意能力超强的电视制作公司,每年赢利达20亿英磅,雇员人数超过20万人。英国的综艺节目诞生了《英国偶像》、《达人秀》、《X元素》、《舞动奇迹》、《以一敌百》、《百万富翁》、《卧底老板》等知名模式,著名的世界模式巨头有BBC、Fremantle、All3media、Shine等。


节目公司的优秀的、低成本的节目,让电视台受益不菲。电视台与独立制片人委托制作模式是值得借鉴的。但英国电视台的自制节目量也很大的,自身的节目制作能力可圈可点的,委托制作的节目仅占四分之一强。


美国电视台没有完全实行制播分离,部分非新闻节目的制作交给了节目制作机构。ABC、CBC、NBC、FOX等四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都是自制完成,娱乐性的节目制作与运营需经过严格的审查。


比较著名节目公司有维阿柯姆(Viacom)、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士尼(Disney)、新闻集团(News corp)、维万迪(vendi/Seagram)、发现频道(Discovery)等。 


来源|传媒圈



剧星智库·卫视资源速递

剧星传媒跨屏研究及数据系统

300+以上客户服务经验

多媒体、影视公司咨询服务的基础

为各大影视制作公司提供

专业的“影视大数据服务”

包含:

(待拍内容)商业价值预判、主创作品分析、明星热度/商业价值分析、同类题材收视营收分析、平台收视分析等;

(已拍内容)公司优势、内容卖点、收视优势提炼、以及热度指数/CSM收视/播放量数据等各类跨屏数据。

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梦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