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褒禅山华阳洞

 三驾马车1966 2018-03-12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
                    lvsz闲云野鹤

褒禅山华阳洞
   人们往往疏忽家门口的风景,安徽和江苏是近邻,我没注意过安徽有一座褒禅山,前几天朋友邀我游玩华阳洞,到了目的地,才知道华阳洞地处褒禅山。导游对着碑石讲解,口齿不清的,我不如自己细看。

   褒禅山古称华山,自古以来算得上是佛教文化圣地。唐贞观年间,慧褒和尚云游至此隐居修炼,见山中龙女泉、白龟泉等大小泉水,终年流泻,云峰、鳌鱼岭等大小山峰,如列翠屏,乃清修净地,遂结庐于此。 后又造慧空禅院即为褒禅寺,经历代修缮扩建成为寺庙群,香火旺盛,可谓一里三庵。慧褒和尚圆寂后其弟子为了纪念他,将华山改为褒禅山。这就是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所提到的“慧空禅院”。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有华阳仙洞、褒禅烟雨的传说,“华阳仙洞”,传说仙翁往来此间,故此得名。“褒禅烟雨”是为褒禅山幽胜,不独烟雨为然,山有古木丛林,每当山雨欲来,则云雾涌现,蔚为壮观。传闻如此,想此景也属难得一见吧!

我也曾游览过不少洞府,这里就敢称“天下第一名洞”?

褒禅山华阳洞

   华阳洞因在山的南面亦即为山之阳面,故称华阳洞。此山海拔480米,层峦叠嶂,绿树翠竹互衬互映,村舍星散于山谷间,山青水秀,四季如画。
褒禅山华阳洞

   华阳洞口百余步处遗留有“古碑仆道”,前洞广场为青石板铺就,广场中央立有一尊气宇轩昂,神情执着,手持“万言书”白色塑钢王安石塑像;广场北侧建有现代书法家手写的《游褒禅山记》壁廊及昔日和州知府王大过祈雨的碑文;前洞口的右前方,有一尊白龟栖息于清澈见底、终年不涸的清潭之中,此泉叫“白龟泉”;洞口左方立有王安石手迹“华阳洞”石碑;洞口右上方生长着数株千年青檀古树,由于生长在裸露的石灰岩山体上,树根外露,古朴苍老,宛如天然盆景。洞口左侧又有一股清泉从石缝涌出,即是“有泉侧出”。洞口的石壁上留有许多不同朝代古人石刻,字迹依稀可辨。

褒禅山华阳洞

   公元10544月,北宋的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游览了此山并写下了千古名篇散文《游褒禅山记》。游记中,展示了华阳洞险、奇、美、绝四大特点。华阳洞被誉为天下第一名洞,洞内钟乳石影倒挂,怪石嶙峋。洞深1600米,整个洞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洞洞相通。洞中有洞,洞上有河,河可泛舟。

 

   从前洞河上泛舟入洞,移步换景,一不小心,脑袋就撞上洞石。据讲解,到此一游会给你带来“游山如读史,看洞若观画”的艺术享受。我却感觉有些夸大其词,不过如此而已,或许是我游历过较多的美景了,审美疲劳。我虽算不上见多识广,却感觉王安石薄闻寡见。

这姿势有点像炸敌人碉堡的英雄董成瑞吧?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书法确实不错,其意不甚明了,有博学多才的朋友,教诲一二!
褒禅山华阳洞大佛殿还有点意思
褒禅山华阳洞莲花台就有些牵强
褒禅山华阳洞《禅窟石佛》当中石佛像天然形成,看得出来吗?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

   当年王安石后洞进,前洞出,如今游人逆王公当年游洞路线而行,踏上一座汉白玉小桥,由前洞进入。进洞10多米,乘游船“天河泛舟”,上岸后洞道曲折幽深,四壁钟乳千姿百态,有“莲花倒影”、“枯木逢春”、“织女晾纱”、“莲台瀑布”等等。再往前,则来到王公当年最后到达的地点“荆公回步”处。绕过洞中“蓬莱图库仙岛”便来到洞中最大的“灵宵宫”大厅,此厅垂直高度约20米,面积能容纳200余人。出此大厅,拾阶而上,便是后洞出口。

绿树映衬,这位老人家挺精神吧?

 

褒禅山华阳洞

   走出后洞放眼望去,满目青翠,绿植成林,沿着王安石当年走过的“大唐古驿道”而下,约1公里可到重建的“褒禅寺”,来此观赏、拜佛的游人络绎不绝。顺着太湖石铺垫的山道一路绵延重回山下前洞广场。

    一日游也有一日游的好处,不会太累,返回途中车内假寐,回到家时又重新精神抖擞了。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
                    lvsz闲云野鹤

褒禅山华阳洞
   人们往往疏忽家门口的风景,安徽和江苏是近邻,我没注意过安徽有一座褒禅山,前几天朋友邀我游玩华阳洞,到了目的地,才知道华阳洞地处褒禅山。导游对着碑石讲解,口齿不清的,我不如自己细看。

   褒禅山古称华山,自古以来算得上是佛教文化圣地。唐贞观年间,慧褒和尚云游至此隐居修炼,见山中龙女泉、白龟泉等大小泉水,终年流泻,云峰、鳌鱼岭等大小山峰,如列翠屏,乃清修净地,遂结庐于此。 后又造慧空禅院即为褒禅寺,经历代修缮扩建成为寺庙群,香火旺盛,可谓一里三庵。慧褒和尚圆寂后其弟子为了纪念他,将华山改为褒禅山。这就是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所提到的“慧空禅院”。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有华阳仙洞、褒禅烟雨的传说,“华阳仙洞”,传说仙翁往来此间,故此得名。“褒禅烟雨”是为褒禅山幽胜,不独烟雨为然,山有古木丛林,每当山雨欲来,则云雾涌现,蔚为壮观。传闻如此,想此景也属难得一见吧!

我也曾游览过不少洞府,这里就敢称“天下第一名洞”?

褒禅山华阳洞

   华阳洞因在山的南面亦即为山之阳面,故称华阳洞。此山海拔480米,层峦叠嶂,绿树翠竹互衬互映,村舍星散于山谷间,山青水秀,四季如画。
褒禅山华阳洞

   华阳洞口百余步处遗留有“古碑仆道”,前洞广场为青石板铺就,广场中央立有一尊气宇轩昂,神情执着,手持“万言书”白色塑钢王安石塑像;广场北侧建有现代书法家手写的《游褒禅山记》壁廊及昔日和州知府王大过祈雨的碑文;前洞口的右前方,有一尊白龟栖息于清澈见底、终年不涸的清潭之中,此泉叫“白龟泉”;洞口左方立有王安石手迹“华阳洞”石碑;洞口右上方生长着数株千年青檀古树,由于生长在裸露的石灰岩山体上,树根外露,古朴苍老,宛如天然盆景。洞口左侧又有一股清泉从石缝涌出,即是“有泉侧出”。洞口的石壁上留有许多不同朝代古人石刻,字迹依稀可辨。

褒禅山华阳洞

   公元10544月,北宋的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游览了此山并写下了千古名篇散文《游褒禅山记》。游记中,展示了华阳洞险、奇、美、绝四大特点。华阳洞被誉为天下第一名洞,洞内钟乳石影倒挂,怪石嶙峋。洞深1600米,整个洞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洞洞相通。洞中有洞,洞上有河,河可泛舟。

 

   从前洞河上泛舟入洞,移步换景,一不小心,脑袋就撞上洞石。据讲解,到此一游会给你带来“游山如读史,看洞若观画”的艺术享受。我却感觉有些夸大其词,不过如此而已,或许是我游历过较多的美景了,审美疲劳。我虽算不上见多识广,却感觉王安石薄闻寡见。

这姿势有点像炸敌人碉堡的英雄董成瑞吧?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书法确实不错,其意不甚明了,有博学多才的朋友,教诲一二!
褒禅山华阳洞大佛殿还有点意思
褒禅山华阳洞莲花台就有些牵强
褒禅山华阳洞《禅窟石佛》当中石佛像天然形成,看得出来吗?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

   当年王安石后洞进,前洞出,如今游人逆王公当年游洞路线而行,踏上一座汉白玉小桥,由前洞进入。进洞10多米,乘游船“天河泛舟”,上岸后洞道曲折幽深,四壁钟乳千姿百态,有“莲花倒影”、“枯木逢春”、“织女晾纱”、“莲台瀑布”等等。再往前,则来到王公当年最后到达的地点“荆公回步”处。绕过洞中“蓬莱图库仙岛”便来到洞中最大的“灵宵宫”大厅,此厅垂直高度约20米,面积能容纳200余人。出此大厅,拾阶而上,便是后洞出口。

绿树映衬,这位老人家挺精神吧?

 

褒禅山华阳洞

   走出后洞放眼望去,满目青翠,绿植成林,沿着王安石当年走过的“大唐古驿道”而下,约1公里可到重建的“褒禅寺”,来此观赏、拜佛的游人络绎不绝。顺着太湖石铺垫的山道一路绵延重回山下前洞广场。

    一日游也有一日游的好处,不会太累,返回途中车内假寐,回到家时又重新精神抖擞了。

 褒禅山华阳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