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园综合体丨“中国十佳小康村”为啥没有你们村?

 koojjgjxsvvwml 2018-03-12


“中国十佳小康村”公益宣传推介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一届,成功推出了江苏华西村、永联村、都山村、浙江上园村、花园村、航民村、山西大寨村、广东南岭村、北京果园村、河南南街村、陕西袁家村、云南福保村、湖南苍坊社区、湖北檀溪社区等100个走在全国各省(区、市)农村建设事业发展前列的小康村,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和好评。这些小康村既是带领广大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开路先锋,也是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新农村的光辉典范,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模范代表,更是中国农村融入世界经济的领军航母。


那么最新一届评出的十佳小康村都有哪些呢?他们都有什么独到的建设经验呢?

本期小编就带您走进刚刚评选出来的:2017年度“中国十佳小康村”。                    

  


1.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傅山村


从“退一进二”到“继二进三”,从“转换调创”到“全域旅游”,昔日土里刨食的傅山村,以因时而变的发展战略,成功铸造了产值达200亿元的中国500强企业集团,实践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谱写出乡村振兴的生动乐章。


早在集体经济起步初期,傅山村就提出“科教兴村”思路,大力挖掘、引进、培育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智力和人才支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傅山村先后提出“退一进二”和“继二进三”的发展战略,在保证农业丰收的基础上,引导农民逐步走出土地,建立了以工业生产为导向的村镇经济集团,奠定了良好的工业经济基础,并顺利实现了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傅山村在紧紧围绕实现中央“三个美起来”战略目标的同时,又提出了“调整、整顿、规范、提高”的产业发展战略,全额投资建设了淄博保税物流中心,重点打造“全域旅游”的创新型发展模式,形成了包括景观游、红色文化游、新农村建设游、产业游、民俗游及主题旅游活动为特色的旅游品牌,实现了全村“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的美丽梦想。


现如今,傅山集团已发展成为产值超200亿元,连续多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涵盖多个特色产业板块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面临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机遇,傅山村正沿着“乡村振兴”的战略路线,阔步走进新时代。


2.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鲁家村


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家庭农场,鲁家村不惜出资300万元,聘请高端专业团队,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全村进行规划设计。先期设置的18个家庭农场,则根据区域功能划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积、风格、位置、功能等。其中包括一个核心农场,位于中心村,其余17家农场错落有致分布在四周。18家农场分别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这是鲁家村家庭农场的特色。此外还设计了一条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将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采用“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组织运营模式,与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鲁家分公司,前者负责串联游客接待场所、交通系统、风情街、18个家庭农场等主要场所,后者利用多年经验和客源做好营销宣传。后来又成立了安吉乡土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为鲁家村民、村干部、创业者、就业者提供乡村旅游方面的培训。三家公司均由鲁家村集体占股49%,旅游公司占股51%。

 

在农场的投资运营层面,鲁家村引入外部资本对农场进行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目前已有10多亿的工商资本投资这些家庭农场。此外,鲁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和村民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了合作分红机制,由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村民再从村集体中享受分红。


3.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宋家村


沿着农业的道路谋求发展的突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宋家村以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按照“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的模式,在旅游城市的周边顺势而为,发展成为临潼乡村旅游新旺地。

宋家村历史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拥有宋家遗址、周幽王墓、褒姒墓等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典故。近年来,宋家村以全面建成小康村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把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引领农业发展的旗帜,成立了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布局园区建设,建成占地680亩,以葡萄为主,集苗木、花卉、反季节蔬菜和杂果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区。目前,示范园葡萄、樱桃、西红柿等已获得了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


宋家村依托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优势,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下,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并充分利用本村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借助邻近兵马俑和华清池的优越地理位置,变文化生态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按照“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的模式,积极探索出一条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子,每年水果成熟季节,前来采摘、观光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4. 江苏省宜兴市紫砂村


宜兴市丁蜀镇紫砂村是景舟故里、大师摇篮,也是陶都宜兴唯一以紫砂命名的建制村。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强村富民”核心目标,全力打造富民紫砂、文化紫砂、美丽紫砂,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目前该村紫砂从业人员844人,占村民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全村开办店坊190家,成立了上袁紫砂陶业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年收入20万元左右。该村先后获得江苏省生态村、省卫生村、省社会管理示范村、无锡市幸福村、绿色家园示范村等荣誉。被海内外誉为“中国紫砂第一村”。

 


5.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是典型的偏远高寒山区,地势险、气候差。用30年的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难,劈山修路、炸石开矿、筑坝办电、治理生态、转型旅游,创造了贫困、边远、高寒山村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1988年起,村党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向恶劣的生存环境发起挑战,凭着愚公移山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劈山修路、炸石开矿、筑坝办电、改田建园、兴工办厂,实现了以矿促电,以电促矿的产业发展格局。从一穷二白到集体经济有了积累后,尧治河又谋划新的发展思路,着手进行生态恢复治理、磷矿转化增值和乡村产业转型。20多年来,同步恢复矿山植被2600多亩,退耕还林1800多亩,人工造林1.7万多亩,建成了尧帝神峡、老龙宫、农耕文化博物馆等景观,硬是成功打造出3个国家4A级景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公园、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绿色矿山、全国“三型矿山”示范点。


经过近30年的艰苦创业和快速发展,尧治河村现已发展成为集磷矿开采、精细磷化工研发、水电、旅游、酒业、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拥有村级企业20多家。2016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8亿元,实现税费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全村固定资产总值达到32亿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两亿元,100%的农户住上了别墅。


6. 山东省莱州市朱旺村


依托沿海的地理、区位优势,山东省莱州市朱旺村大胆探索,发挥集体的力量发展海上养殖、开发工业园区、建设朱旺港口,用十多年的时间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富民强村路,实现了从欠发达到产业兴旺的华丽转身。

朱旺村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1999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立之后,积极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从本村实际出发,大搞海上养殖,改善养殖品种,创造了“引进一个鱼种,带起一个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传奇。同时大力开发工业园区,2003年依托邻近莱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规划流转土地2000亩,建立了村级工业园区——凤凰工业园。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朱旺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沿海资源,累计投资4.6亿元,建设了集渔港、货港、旅游港于一体的朱旺港。


经过多年的大胆实践,朱旺村探索出了“以村级经济发展支撑民生,以新经济组织形式惠及民生,以重点项目带动满足民生,创新村‘两委’管理服务方式保障民生,以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沟通民生”的富民强村道路。2016年全村总收入突破两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


7. 贵州省贵安新区王家院村


近年来,王家院村以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围绕重点打造的葡萄产业、草莓产业、生态旅游业等扶贫产业,斥资新建葡萄庄园街和景观平台,铺设地下道路管网,改造停车场,拓宽村寨道路,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家院村还通过举办一年一次的“草莓节”“葡萄节”等,吸引成千上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游玩,如今,“草莓节”“葡萄节”已成为贵安新区的靓丽旅游名片,助推王家院村走出一条集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为一体的致富新路,也带动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2017年,王家院村的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50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8.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白坑村


挖掘资源优势,做强农村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金华兰溪市白坑村坚持多业发展,从开采石灰石到创办水泥厂,从立足本村到走向全国,从单一产业到相关行业,闯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康庄大道。

上世纪80年代末,白坑村开始尝试石灰石的大规模开采,把7个小而散的矿点进行整合,实行集体承包、统一开采、统一供货,既保障了村集体收入,也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上世纪90年代初,白坑村还率先创办了白坑水泥厂。为了改善产业结构,使石灰石的资源效益最大化,后又经调查论证,创办了多家水泥新型干法回转水泥厂,并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办厂经验后,开始走向全国,在其他多个省市创办或租赁承包水泥企业。目前,全村有企业10余家,主营石灰石生产经营、水泥生产经营、房地产开发、红木家具制作经营、新型建材生产经营等,其中有3家水泥企业进入全国水泥企业60强,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由于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区,白坑村又于2007年启动了易地搬迁工程。目前距原村12公里,位于兰溪经济开发区,配套设施完善,集沿街商铺、市场、宾馆、写字楼、住宅小区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已经基本完成。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涨坝村


从一农独大到“农业+”,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涨坝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农业休闲度假村,为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发展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涨坝村充分研究自身优劣势,改变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模式,大力调整本村产业结构,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2012年,由村委会牵头成立的涨坝村沙林湾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流转全村土地发展特色马铃薯,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2013年底,全面启动了以“阳光田园,幸福生活”为品牌的整村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将涨坝村房屋全部进行了汉唐风格的特色改造,同时建设田园风光体验、休闲采摘、特色花卉观赏基地,并建成专业垂钓池,吸引游客来此休闲度假,体验劳作。


如今,涨坝村已成功创建成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村庄规划设计、美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建设等提升改造工程,实现整村“农家乐”产业“吃、住、游、玩”的一体化。一个中国西部崭新的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村正在成形。


1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南水村 


美丽乡村建设要规划先行,也要有产业带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南水村在农村发展中及早将全村划分为工业区、农田保护区和居民住宅区三大功能区,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着力推进幸福小康村建设,创造了绿色生态农村发展的新典范。

早在1996年,南水村便做出整体规划,将全村划分为工业区、农田保护区和居民住宅区三大功能区。农田保护区占地2400多亩,以鱼塘为主,将工业区与住宅区隔离,为南水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南水村又对全村3200亩旧鱼塘进行大规模连片整治,种养条件得到大大改善,为机械化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创造了条件,增加了高效养殖业的产出,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开创了土地增值、农业增产、集体增收的三赢局面。2017年,南水村工农业总产值达两亿元(其中工业1.4亿元、农业0.6亿元)。


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南水村还以建设产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为目标,着力推进幸福小康村建设,完成了村级管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成了村级垃圾压缩站,还相继完成了大塘公园新建工程、南水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古庙及住宅区景观改造工程等,形成特色明显、舒适宜人的绿色生态格局,突显绿色生态农村的新风尚。


综合十佳小康村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十个小康村都有产业可兴旺,发展模式很多样,生态环境也宜居,乡风文明能保障,最后都实现了生活富裕。这也是和国家政策,当地领导人长远的眼光、明智的决策以及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乡村都能成为优质的小康村,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乡村可以重新“活”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