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小说中的词

 杏坛归客 2018-03-12

    由于金庸小说中有好几部书的故事发生在宋朝,而宋朝正是以词著称,因此小说中的词要明显多于诗,主要集中在《射雕》和《神雕》两部作品中。又因为这两个故事的主旨不同,所以《射雕》中的词多为豪放派,而《神雕》中的多为婉约派。此外,由于金书中元曲极少,《射雕》中的一首元曲《山坡羊》在此一并列出。

 

 

 

《射雕英雄传》:

水龙吟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蒿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jù)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复国,可怜无用,尘昏白扇,铁索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这首词出自于《射雕》第十三回《五湖废人》,郭靖和黄蓉来到太湖上泛舟游览。由于父亲很喜欢吟诵这首词,黄蓉看到碧波荡漾的太湖也随性而发。当她吟诵完上阕之后,湖上的一位渔人接着吟诵出了下阕,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个渔人正是当年黄药师的弟子陆乘风。

这首词出自于南宋词人朱敦儒,写的是宋朝遭金兵入侵,被攻破汴梁,作者乘船南下避难的情形。上阕描写舟中所看到的江水吴山,下阕感怀国家破灭,空怀报国理想却不可得。

黄蓉吟诵这首词只是一时兴起,而陆乘风的接续则似乎恰合他沧桑的身世。作者总是写到黄药师排斥孔孟之道,是一位出世的高人。但他却喜欢吟诵这样一首非常积极入世,有抱负有担当的词,说明其人并非真的毫无家国感情。这样一来,恐怕《神雕》中写他帮助郭靖守卫襄阳也就顺理成章。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同样是出自于《射雕》第十三回《五湖废人》,金庸写到郭黄二人来到陆家庄上,进入陆庄主的书房,看到墙上挂了一幅画,这首词就题在画的左上方。由此可知,画与词寄托了陆庄主的思想和抱负。

这首词出自于岳飞的笔下,写出了他在朝廷为奸佞所排挤,壮志难伸,彷徨无计的心情。自己空有抗金复国理想,却只能“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词再一次让人窥见了陆乘风内心的壮志难酬,他本是黄药师的一位弟子,却被师父废去双脚,从此残疾,只能隐居于太湖边上,无所作为。也许,只有在岳飞的身上,他才能感受到一点同命相怜的慰藉吧。

 

风入松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香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首词出自《射雕》第二十三回《大闹禁宫》,郭黄二人来到西湖游玩,在一家酒馆中见到了题在素屏上的这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的俞国宝,当时宋金达成短暂的“隆兴和议”,南宋君臣被这暂时的和平所麻痹,上流社会依旧醉生梦死。词中所写正是作者沉浸于西湖边上的秀美风光,以及湖边游人们的热潮。

看到这首词,郭靖的反应是极为强烈的,他对于京师的人们这种不思进取,偏安一隅的心态极为愤慨,黄蓉也说这些人全无心肝。就这寥寥数笔,郭靖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已经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湖(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同上面这首出自同一回故事,这首柳永的《望海潮》可谓非常有名,写尽了杭州的繁华与富庶。那是郭靖黄蓉来到一座酒楼中,偷听到完颜洪烈等人欣赏歌妓唱歌时,歌妓们所唱的曲子。

词的上阕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下阕写杭州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可谓是一幅壮美的都市风光图。而这首词的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金正隆年间,金主亮见到柳永这首词,对西湖风景欣然有慕,于是当派遣使者南下之时,同时派了一个著名画工,摹写一幅临安城的山水,并图画金主的状貌,策马立在临安城内的吴山之顶。金主在画上题诗道:“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郭靖听到之后,只捏得手指格格直响,这再一次将他的英雄形象渲染得极为精彩深刻。

 

剔银灯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xín)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ái)、老成尪(wāng)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这首词出自《射雕》第二十六回《新盟旧约》,写到郭靖黄蓉来到岳阳楼,读到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令郭靖十分敬佩。随后,黄蓉又回忆起了范文正公这一首词。

这首《剔银灯》,同《岳阳楼记》相比似乎消极了很多。词的上阕写到作者读《三国志》后感叹曹操、孙权、刘备三家费尽心力最终也只能三分天下。与其如此,还不如和刘伶一样图个大醉。下阕更是说古来人无百岁,少年不懂事,老了又衰败不堪,只有中间一小段青年时光最为宝贵,怎么能被浮名牵绊。就算做到了一品大官,百万富翁,也难逃衰老死亡的命运。

很难想象,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会写出如此具有道家出世思想的词作。或许这只是对自己当前因政治改革徒劳无功而极度苦闷的一种牢骚吧。

对此,郭靖和黄蓉都认可,别把自己的青春时光都用在升官发财上,他们是采撷到了这首词的精华。

 

山坡羊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chíchǘ)。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曲出自于《射雕》第二十九回《黑沼隐女》,郭靖黄蓉上山找一灯大师治病,路上遇到了渔樵耕读四人的拦阻和为难。这首曲正是四人中的樵夫所吟诵几首《山坡羊》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这首曲的作者是元代的张养浩,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径潼关所作的。词曲抚今追昔,从历史的更替,想到人民生活的疾苦,表达了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

听到这首词,黄蓉想起了父亲黄药师的话:“甚么皇帝将相,都是害民恶物,改朝换姓,就只苦了百姓!”不禁喝了声彩。可见这首词深入人心,连向来狂傲不羁的黄氏父女都来点赞。

然而,金庸先生在这里似乎有一点乌龙。《射雕》的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南宋在公元1279年就已经灭亡,而张养浩是在元代天历二年(1329年)写这首曲的。按说樵夫不可能吟出这首后人的曲才对。

 

四张机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这首词出自于《射雕》第三十一回《鸳鸯锦帕》,一灯大师向郭靖和黄蓉二人讲述了自己和周伯通,瑛姑之间的那一段往事,这首词就是当时瑛姑(刘贵妃)同周伯通的定情信物上绣的词。

而此作品原本的出处在于《古乐府诗词》中的《九张机》,《九张机》共九首词作,用的都是相同的词牌和格式,《四张机》就是其中的第四首。

金庸先生借一灯大师之口讲述了当年王重阳带周伯通来大理跟他切磋武艺,老顽童如何在宫中到处游荡,怎样和刘贵妃相识相爱并生下一子,孩子又是怎样被恶人打伤,刘贵妃如何请求段皇爷医治孩子这一系列的经过。当时段皇爷被刘贵妃苦苦哀求,终于心动而要为孩子治病之时,突然看到了孩子的肚兜,正是由那块鸳鸯锦帕所制,而上面绣的正是这首刘贵妃和周伯通之间表情达意的爱情词,段皇爷的内心爱刘贵妃爱得很深,感到自己受了很大的侮辱,在嫉妒心理的作用下愤然不治。

这短短一首小词,引出了一段三角恋情。而无论如何,年幼的孩子是无辜的,段皇爷也在多年之后看破了尘世,忏悔不已。

 

《鹿鼎记》:

望海潮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朱帘十里春风。豪杰气如虹。曳盖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这首词出自于《鹿鼎记》第三十九回,是故事中扬州一位歌妓所唱的歌词。

词作者为宋代词人秦观,这首词同样是写扬州的繁华,也抒发作者内心的郁郁不平。词人当年三十一岁,词中写出了他那种风流倜傥,朝气蓬勃的少年英姿,被欧阳修,苏轼高度评价。尤其是最后一句“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更是豪迈之极。

然而,韦小宝根本就听不懂这词写的什么,更没有任何兴致。歌妓刚刚唱完上阕,他就打哈欠了,因而书中并没有机会录入下阕,由笔者补出。

 

《神雕侠侣》:

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看江南岸。

这首词出自于《神雕》第一回《风月无情》的一开篇,写的是江南水乡越女采莲的情形。对于这首词的解析,无需笔者多言,金老就讲得很详细:

“一阵轻柔婉转的歌声,飘在烟水蒙蒙的湖面上。歌声发自一艘小船之中,船里五个少女和歌嬉笑,荡舟采莲。她们唱的曲子是北宋大词人欧阳修所作的‘蝶恋花’词,写的正是越女采莲的情景,虽只寥寥六十字,但季节、时辰、所在、景物以及越女的容貌、衣着、首饰、心情,无一不描绘得如历历如见,下半阙更是写景中有叙事,叙事中夹抒情,自近而远,余意不尽。欧阳修在江南为官日久,吴山越水,柔情蜜意,尽皆融入长短句中。宋人不论达官贵人,或是里巷小民,无不以唱词为乐,是以柳永新词一出,有井水处皆歌,而江南春岸折柳,秋湖采莲,随伴的往往便是欧词。”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轻柔的婉约词之后,却是李莫愁的出场,和她所带来的血雨腥风。作者可谓逆锋起笔,以乐景衬哀情。

 

迈陂塘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想必读过《神雕》的人,都不会忘记书中的这首词。《神雕》本来就是以写一段凄美爱情见长,而这首词又恰是写大雁的刻骨铭心的爱情的名篇,因此交相辉映,感人至深!这首词又名《摸鱼儿·雁丘词》,在书中第十五回《东邪门人》,第三十二回《情是何物》和第三十八回《生死茫茫》中都有出现。

这首词是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代表作,金章宗泰和五年,年仅十六岁的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诗人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做“雁丘”,并写下这首词作为纪念。

书中,李莫愁葬身绝情谷的火海中时,想起自己终生未能如愿的爱情,吟出了这首词,将她死时的不甘和哀怨烘托到极致;此后,郭黄二人的那对白雕,当雄雕被金轮法王杀死之后,雌雕则毫不犹豫地殉情而死,演绎了白雕版的《雁丘词》,这一幕又震撼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此刻陆无双想起了李莫愁曾经吟诵的这首词。

千百年来,这首词依然让人们耳熟能详,铭记在心,是因为它的那份至情至性永远都能触碰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那个部分吧。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与《雁丘词》相似,这首《江城子》同样是一首千古绝唱,应当是金庸小说中所引用的最为有名的一首词,来自第三十八回《生死茫茫》。

这首《江城子》,出自于大文豪苏轼的笔下,是作者悼念原配夫人王弗的一首悼亡词。上阕写作者对已故十年的亡妻的思念,下阕记述作者在梦中同亡妻相会的情景,读来凄婉之极,感人至深。

而《神雕》之中,写到杨过和小龙女阔别了十六年,他在一家小酒店的壁上读到了这首词,引发了内心的共鸣,于是铭记在心,时时拿来给自己以慰藉。所幸的是,之后的不久,杨过就与日思夜想的姑姑重逢,不用像苏轼和王弗那样永远生死相隔了。

 

《倚天屠龙记》:

    无俗念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luò,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这首词出自于《倚天》第一回《天涯思君不可忘》的一开篇。同《神雕》中的《蝶恋花》一样,金庸先生为我们详细地作了解读。

“作这一首《无俗念》词的,乃南宋末年一位武学名家,有道之人。此人姓丘,名处机,道号长春子,名列全真七子之一,是全真教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词品》评论此词道:‘长春,世之所谓仙人也,而词之清拔如此’。这首词诵的似是梨花,其实词中真意却是赞誉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说她‘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又说她‘浩气清英,仙才卓’,‘不与群芳同列’。词中所诵这美女,乃古墓派传人小龙女。她一生爱穿白衣,当真如风拂玉树,雪裹琼苞,兼之生性清冷,实当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以‘无俗念’三字赠之,可说十分贴切。长春子丘处机和她在终南山比邻而居,当年一见,便写下这首词来。”

这首词几乎是金庸小说中唯一出自于书中人物的词作,它不仅很好地刻画了小龙女的清丽绝俗,而且也引出了郭襄在《倚天》中的出场,进而带出了整个故事,将《神雕》和《倚天》的故事承接了起来。


(如需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