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金外汇等金融交易群内教学贴节选

 静水流深ZJJ 2018-03-12

  

以我自己的操盘经历来说,我认为交易稳定持续的盈利,还是有很多习惯特征的。我举举例子。

第一个,要习惯止损。我人生中的起伏,主要是太自信而不止损带来的。下单之后,要不去想是否错了,不要去盘算和期待如何盈利离场,而是立即设置止损。因止盈位置还有距离,有的是设置机会,要先去设止损。最好在下单的同时就要连带设上止损和止盈。所以止损第一。

止损的好处是断臂求生,更大的优势是壁虎断尾。不但保住了生命,还能生生不息,继续盈利。

 

第二,重仓,实际上,重仓让我止步不前,也占到了我浪费交易生命的一半因素了。重仓不是盈利的关键,也不是盈利的必要条件,他对于盈利目标来说,只有害而无利。盈利主要看止损,进场点、出场点的点位划算上(风险回报比)。还有就是利润的累积上,盈利是通过这四点来体现的。

在有胜率的基础上,也不能追求重仓,因为重仓本身会让人心理波动、策略变形。仓位大小可参看凯利公式。但我是心理有数,大致控制在一个百分之比幅度就可以了。

 

第三,价格方向。价格方向也不是你要去考虑的因素。有太多人都在问我涨还是跌,我告诉你,涨跌和你做单盈利没任何关系。其实,这和重仓能赚大钱一样,是人的误解和表面性的理解。你做错了,你止损十八次,但你盈利了一两次,也就能捞回成本或大有利润。我们现在的策略,不是在看方向,而是在用支阻水平线做分水岭,K线对他的上下穿插和是否稳定被支阻,来判断他的上下要走的价格空间(记住,你做的只是价格空间,不是方向),因价格在水平线处的情形而定来得到进场点,止损点,盈利出场点的大致划算的做法是我们赚取空间带来利润的基础行为方式。所以方向,不是我们去关注的。

 

第四,趋势把握不能强求。外汇走势上区间和趋势本没有必然的区别(趋势只不过是区间的叠加)。只不过是空间的垂直价差有大有小而已。那么怎么才能把握大大小小的价差空间呢,说实话,没有定法,主要还是靠时间段、对支阻线的穿透力道或是等待价格在支阻线上的稳定情形来判断,还有就是看看过往的大趋势来下单,能赚大空间就赚大空间,不能赚,你只好赚些小区间。因为你的资金量不够大,没那个能力放上数天,就是有这个能力和资金量,也没这个必要。所以对于趋势,对于日内波段的可赚取空间,不要过分强求,但是对于小区间的止盈空间,还是应该做足的,不要在某一个区间里,连这个区间的上下大致的空间都做不了,尽在小短线上折腾(价格如果总是在支阻线上止步不前,那就干脆离场不做等待,或设了止损放着等待),不要小短线上来回倒腾,不然,很容易陷入无序的、没策略的博短。尤其是会陷入重仓博短。所以,请记住,失去了对区间、对边界支阻线的认知和由此而带来的对进出场点、划算止损点的把握,我们就失去了策略的全部。这是应该很明确的。

 

第五,果断快捷。如果在支阻线处,不够果断,那么很可能失去划算的进场和止损点,盈利空间也会不足。但过分激进,又怕连着小亏损,那么,可以采取分仓加止损的策略。先果断进一部分仓位,确认行情后再进一部分。这样训练自己。但如果行情确实是在支阻线处上下穿越,可以等待确认机会再说。无非是支撑是支撑,阻力是阻力,支撑变成阻力,阻力变成支撑这些情形。不会超出其他行情特征,有什么不果断的呢?

 

第六,注意力要集中。我一般会死在分心上,枯燥的时候,会看看电影看看书什么的,如果你仓位还在,他大赚了,止损跟进了,可以适当休息下,如果仓位较大,止损又不划算,那就谨慎行事,不能掉以轻心。我在这方面吃亏不少。


以上几点里的优缺点嬗变成交易的习惯了,就会无压力交易。每天盈利是很轻松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能。总是有人怀疑金融交易能否带来稳定持久的盈利,怀疑论者本身是没有能力的人,他的认识不深刻,行为技能又没成为优势性习惯,他当然没有成就了。那些体育大师们还要不间断的训练呢,他们难道没有优势技能吗?更何况交易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呢?那些怀疑论者们说到底,一没脑子,不独立思考,没努力的方向;二是懒惰,不肯努力。不但真仓交易上要有优势策略和优势习惯,而且其实,这些技能,也完全可以在模拟仓上训练自己的,不必要花冤枉的学费钱。群里总有几个新手道听途说,说到,交易心理是在模拟仓上是训练不来的。这个我承认其中有关联因素,但我们的策略,如果你坚决执行他(优势习惯是策略认知与策略执行,不是看盈亏结果来交易),无论真仓还是模拟,其实负面的交易心理不会占太多成分的。策略本身就是无风险无压力交易,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所以你们几个新手大可以在模拟仓上先训练自己的技能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