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人、土地和劳动的真情 ——王有政人物画之我见

 收藏推荐 2018-03-12


王有政,1941生於山西万荣县,1964年毕业於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69年毕业於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陕西美协顾问、黄土画派研究院付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省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国画院创作研究室主任。1979年作品《悄悄话》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1984年作品《捏扁食》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作品《翠翠莉莉和姣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1989年作品 《倦旅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1994年作品《母亲 我心中的佛》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1999年作品《读》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牌奖;2009年作品《纺线线--延安大生产运动》(与杨光利合作)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七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王有政人物画之我见

在当代中国画坛,王有政是一位艺术风格独特、鲜明而稳定的人物画大家。他执着和痴迷于艺术,几十年来像一位诚实的老农那样在默默地耕耘,硕果累累,但从不特别显示自己,不追求显赫的名声。他笔下的人物,都是那些他熟悉的陕北农村的父老乡亲,他们置身在日常生活的状态之中,在做家务,在田间劳动,在聊天,在歇息……在这些真实、生动的作品前面,观众很容易进入画境,与画中人进行感情的沟通,感受到新鲜的气息,得到一种精神的满足。


《悄悄话》

陕北农民的形象在许多当代画家的作品中有不少反映,为什么王有政的人物画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呢?

王有政出生在山西农民家庭,他身上固有的农村人的气质决定了他对农民的真挚感情,而长期受到的深入生活的教育,更促使他树立了通过观察、体验,塑造当代陕北农民形象的信念。王有政196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6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60年代初,正是我国政治气候和文化氛围比较宽松的时期,他在附中学习打下了较为坚实的造型基础,这对他的艺术成长是重要的。而稍后在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期间,他受到了刘文西先生等著名人物画家的指导,对他未来的艺术走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以作品《悄悄话》(1979)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上获得银奖而受到人们的关注。那时,中国社会处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灾难之后的拨乱反正时期,文艺界反思主题先行、题材决定论和红光亮伪英雄主义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危害,面向现实、贴近自然的新风气正在兴起,美术界乡土思潮应运而生,这便是《悄悄话》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也许王有政创作这件作品时,自己还未清晰地意识到美术思潮正在发生的激烈变化,但他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感受和获得的创作灵感,决定了他新的创作方向:描写农村生活的真实,画自己热爱的农民形象。


《捏扁食》  1984年

把《悄悄话》与刘文西刻画的陕北农民形象稍作比较,即可以明显看到王有政受到了老师画风的影响,也发现他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在《悄悄话》中,人物形象理想的成分被减弱了,更富有人情味,人物表情刻画得更精微、细致,与之相应的是更重视环境的描写,画面具有农村风俗画的情趣。


《倦旅图》   1989年

《悄悄话》代表了王有政创作的方向,之后他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向前迈进,不断有新的探索,但基本特征没有变。他一往情深地描写陕北憨厚质朴的农民,男女老幼,单人的或群体的,白描的、水墨的或彩墨的,以线为主要手段的或线与块面造型兼用的。在这些不同题材、体裁的作品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充满了“亲情”。这里说的亲情有两层意思,一是画中人物寄托了作者的真情,画中人物犹如作者的亲人,彼此之间没有一点“隔”的感觉。二是指画中人物,无论是家庭成员还是乡村邻里之间,感情交流真切、自然,没有一点造作的“戏剧感”。正是为表现这种亲情的需要,王有政选择了质朴无华的艺术语言,平实写来,不夸张,不变形,不追求奇突的效果。但又绝不是自然主义地照搬生活场景和机械地复制人物形象。作者不仅对描写的客观对象有严格的选择,有充足的写生素材,更有精心孕育的艺术构思和缜密的布局。从生活中来,又善于提炼,在提炼中进一步强化而不是削弱来自生活的生动性,这种创作方法与复制生活的自然主义毫无共同之处,这也是王有政绘画创作过人物画的地方。据说有人曾批评王有政的绘画是自然主义,那是不懂得艺术真实与自然主义的区别,也是对王有政艺术的误解。好在王有政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说:“如果说自然主义所说的是自自然然,那我宁愿信奉这种自然主义。”


《尼泊尔少女》   136x68cm  2015年 

王有政的人物画是写实的,他的写实语言是在兼融中西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性表达方式。素描造型的功力隐藏在平面的结构之中,具有书法力度和意趣的线在造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法,其精神、其面貌则是民族的,且有鲜明的时代性。


《尼泊尔少女》  136x68cm   2015年   

王有政是当代新体人物画中最有地域特色的一位艺术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王有政绘画语言的地域性特色,是他艺术个性面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他真实生活感受和真实心情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做出来的。他吟唱自己所生活的土地,为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造像,他似乎没有事先考虑或设计过什么样的语言符号是具有陕北地域特色、是代表自己个性风格的,他只是忠实于自己的观察和体会,用自己熟悉的技巧和技法去画感动他的人物、情景,仅此而已。看来,这很简单和普通,可是并非所有画家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遵循的是今人反复提倡的“深入生活”、古人强调的“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创作原则,不是浮光掠影地写生活的表象,而是写真实人物人性中那些最朴素、最本质的东西:对人、土地和劳动的真情。不用说,只有自身有这种真情的艺术家,才会珍惜对象中的这种可贵的品质,才能在艺术中做如此自然的表现。


《尼泊尔小姑娘》 136x68cm   2013年  

几十年来,除了题材不断有所拓展外,王有政的艺术风格也有变化,变化主要在写实中加强写意性,重视表现人物的神韵和笔墨的情趣。但相对许多艺术家来说,他的绘画风格是稳定的,不求大变,这与他不追时尚的沉稳性格有关。也许有人质疑,这是不是他艺术创作裹足不前的表现?其实,他的众多作品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每幅作品中用不同构思和手法创造出来的生动形象、氛围和情绪,足见他各不相同的匠心和旨趣。这是一位挖掘深井寻找深水源的人。一般来说,艺术家有两种类型:稳定型和多变型。王有政属于在稳定风格中不断深入探索艺术奥秘的高手。

文/邵大箴

于中央美术学院


《尼泊尔老人》   136x68cm   2012年  

《尼泊尔母子系列》  136x68cm    2012年  

《暖春》   143x120cm   2010年  

《菩提树下 》180x145cm   2015年  

《菩提树下 》180x145cm   2015年(局部)  

《菩提树下 》180x145cm   2015年(局部)  

《菩提树下 》180x145cm   2015年(局部)  

《青藏高原一人家》   124x248cm   2013年  

《秋收时节》200x200cm  2015年  

《秋收时节》200x200cm  2015年(局部)  

《秋收时节》200x200cm  2015年(局部)  

《秋收时节》200x200cm  2015年(局部)  

《秋收时节》200x200cm  2015年(局部)  

《秋收时节》200x200cm  2015年(局部) 

资料由北京一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