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先是人,而后才是男人和女人

 妖里妖气不是我 2018-03-12

小明注:前些天写过一篇关于“女性社会角色”的文章,引起了蛮多讨论。今天转一篇朋友关于这个话题的观点,供大家参考。以下为正文。

 “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发了微博,晒出在北京朝阳区民政局领完证后,得到的 “幸福大礼包”中的一纸折页,被他笑称为今日份的不婚广告。结果评论区炸开了锅,博主不得不说明:这就是在北京领证给的,就是2018年刚刚发生的事。

这份官方给出的“幸福之约”,我们来划一下重点:

强势妻子往往并非真的强大,通常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力量感,需要通过外部的强势来证明自己的力量,表现出强势也是自己的无奈之举。

因为,妻子强势了,就会造成儿子胆小,女儿将来也变成“和妈妈一样强势的女人”。

这条微博的评论区,还有人晒出北京西城区民政局的挂画,内容为:

做一个好主妇,好母亲,是女人最大的本事,为什么非要削尖脑袋,累吐了血,跟男人争资源,抢地盘啊?

上海也不逞多让,告诉你:当一个家暴老公被妻子黄女士拥抱时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第一次,老公打得更厉害了;第二次,他愣住了;第三次,他酒后吐真言……

够了够了,本来还以为山东卫视春晚小品的“我花了四万块钱买了她21900天,平均一天不到两块钱”已经是登峰造极之作,真是未婚未育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想不到帝都魔都你们这些浓眉大眼的,也会叛变革命。

要不是告诉我这是2018年的一线城市的现场报道,我还以为发生在古印度。

跟斗地主似出,山东出一对A,北京出一对司令,上海直接给你天王炸。

当代女性的处境,就是在一线城市,也比理想中恶劣太多了。

对于“抱着你吻着你问着你的”的所谓婚姻保鲜指导,我已经无力辩论了,想来谁也不至于真的傻到要照着做。要真敢去抱家暴老公的,那都是铁了心要找死的,根本无药可救。

另外那三张图,虽然表述方式不一样,但暗含的逻辑是相同的:

女性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家庭里,都应该且只能承担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做一个好主妇是女人最大的本事”,“干嘛要跟男人抢地盘啊”。

“强势”一词用在女性身上,就是贬义词——“女儿不由自主就会朝着强势的方向发展”。

家庭和谐主要是女人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聪明的妻子为了儿女,要尽量去树立丈夫高大伟岸的形象,让丈夫成为女儿的榜样和依靠”。

让我们忍住内心喷薄而出的F**K,来一条一条地分析批驳一下。

首先,我从来不知道“女权”到底是什么,但我懂得人权是什么,知道平权意味着什么。

不能因为你是女的,就觉得可以理所当然地得到得更多,可以少付出多收获。所以,我从来不认为,因为女性空间想象能力逊于男性,我们就应该享有大商场里最容易停车的那些车位的优先权。

毕竟,如果因为弱,就要求特权,那这种弱点就永远不能得到进化改善。

特权不该,但平权必须。

作为女性,有一样的资格被鼓励被期待,被认真地告知“做个好主妇是光荣的,做个好的女老板、女员工、女同事,当然也都是了不起的”,“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一种人”,被真诚地询问“你现在做的事是你真正想做的吗”,“未来事业定位如何,理想中的家庭分工是怎么样的”。

你可以在每个阶段做你真正想做的事,也应该承担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而不是必须铁板钉钉地只能认同一种价值观,“做好主妇才是最光荣的”。

所有人都这么想,这个世界该失去多少精彩啊,你看不到女政治家,女飞行员,女科学家,女商人,女演员……大家都去当主妇了呀。

两性之间,从整体上讲,当然有擅长领域的差别。但要是具体到个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我们的人格是对等的——这一点在几百年前,人类就已经达成共识了。

其次,既然人人平等,那么如果“强势”在男人身上不是贬义词,放在女性身上就应该是一样的。

你会因为她们强势,就不欣赏撒切尔夫人或董明珠女士吗?

拆开来讲,如果“强”是形容能力才华,那么不论男女,都是越强越好。若是形容脾气个性,不管男强女弱,还是女强男弱,都不太好,都意味着家中已经没有道理可讲,任凭脾气强的一方说了算。

谁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哪里都该是讲道理的地方。

想想春节前刷屏朋友圈的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对于岳父流感死亡事件,一个重要的反思就是:虽然我在家里赚得最多,思考也比较理性,但我说了不算,一直是脾气最强硬的岳父说了算。所以虽然知道不合适,但却没拦住他大冬天开窗通风,也没及时把孩子隔离,我的软弱差点连累全家。

你说女强男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难道男强女弱就不会了吗?

多少家庭里,弱势母亲生活在家暴或者冷暴力威胁下,孩子跟着心惊胆战甚至被迫早熟,运气好的成为“神秘巨星”,运气差的就成了边缘少年。

凭什么不去跟他们抢地盘?你抢或不抢,地盘就在那里,谁都有资格抢。

最后来说家庭和谐,毫无疑问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责任。向来一方的付出也必须得到另一方的回应,你来我往,才有机会成立。

啥叫“聪明的妻子为了儿女要尽量去树立丈夫高大伟岸的形象”?

形象这种东西,终其一生都是自己设立并维护的。若爸爸已经是一个油腻的中年人,就是当小说家的妈妈,也没办法愣塑造成一个白衣飘飘的少年郎。人设容易塌啊。

有多少女性,已经一边在工作,一边在丧偶式育儿了,难道还要求她们再打第三份工,去承担丈夫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公关?

就是要塑造,也是父母互相成全,不能只要求一方为另一方打掩护。

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如果生活中出现这些无聊无望的言论,你要有信念,这些吵闹的人怎么讲怎么想跟我无关,我有自己的判断力。

看到一条关于“女性该如何处理25岁的焦虑”的视频,推荐给各位,无关婚恋,无关家庭,就是四个永远的“女孩”——29岁的网店店主、32岁的旅行博主、43岁的保洁主管和71岁的老年模特,在对话25岁的焦虑问题。


29岁说的是追求成功不必害怕,32岁说的是经历过的都是财富,43岁说的是做出选择永不后悔,71岁说的是坚持自我总有机会。

“如果我的青春正逢现在这个时代,我会一心一意地去干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这个时代是允许你这样去做的。”——杨光


来自:小明的朋友,“见小曰明”的明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