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香河栖隐寺塔(辽·已毁)

 安东老王 2018-03-12

年代:辽;形制、特点:八角九级实心砖塔;现状:毁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

 

栖隐寺塔,又名香城塔、七郎塔,位于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城南于辛庄村南,距县城三十里。现已毁。

据《香河县志》记载,栖隐寺创建于辽统和二十四年(1006),塔亦为当时所建,是一座九层八面砖砌实心塔。寺院早已无存,而寺塔经康熙、光绪年间两次重修,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这座古塔被震毁。
       七郎塔,相传是为纪念杨七郎击退辽兵而修。塔内有杨七郎神像。北宋年间,香河一带是宋辽交战的主战场。一天,大股辽兵入侵,闻有七郎塔便胆战心惊,不战自败,仓惶北逃。

       文物工作者在清理废墟时发现该塔的二层基台内有一个九十厘米见方的穹隆顶砖室。其内放置文物十九件,有白瓷净水碗、塔形罐各一件,白瓷花口盘十六件,另有陶质仰莲状托座一件。此地宫出土陶瓷器保存完好,是研究辽代佛教和制瓷工艺的珍贵资料,也是鉴定辽代白瓷的重要参照品。这些出土白瓷的胎釉不甚精,属于北方窑场烧造的粗制白瓷。皆藏于廊坊博物馆。

附录:河北香河栖隐寺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香河栖隐寺塔基址中出土的白瓷塔形罐

 

       白瓷塔形罐,通高五十八点五厘米、口径八厘米、底径十六厘米。由塔刹、塔身、基座三部分构成,整体为圆柱形,中空,可贮物。塔刹与塔身分制,塔刹由相轮、宝瓶、华盖组成,塔刹即罐盖,盖下方作子口,与罐口相接合。塔身上作十二层单檐,檐与檐间隔自上而下随之变窄。檐以下为塔身,素面无纹。基座为一圆形须弥座,刻饰双层覆莲纹,纹饰刻划自如,粗犷有力。胎体白而细腻,通体施白色釉。此罐造型稳重厚实,端庄朴厚,体现了出小器大样的制作技巧。塔形罐为佛教用具,在唐代较为流行,唐中宋至唐末的墓葬出土较多,宋辽以后历代也多有烧制,但器形变化较大。(图文据:塔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