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印记

 XYweichen 2018-03-12

今年的”汪汪”年是在西安度过的。去西安过年是孩子们安排的,不知是因为他们的喜欢,还是因为满足我们的喜欢,结果是皆大欢喜的,他们高兴,我们也开心。
我已不是第一次踏上三秦大地,几十年前初入工作时就已踏上过这片厚重的土地,对这片广博的黄土地有着浓浓的感情,有着深深的眷恋。火车驶离三门峡继续向西安进发,美丽的黄土地开始更多的跃入眼帘,一望无垠的黄土地,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向外展示着它宽广博大的胸襟、展示着它不屈的精神、展示着它生命不朽的光芒。
当列车徐徐停靠在站台上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想涌出列车,扑向期望已久的古城。我也随人流出了车站。当呼吸到古都第一口空气时,觉得空气都是有文化的、有礼貌的、文明的。虽然寒冷的冬季的余威还在,风却是伴随着阳光轻柔地迎你而来,一扫一路的疲惫与倦意。
三十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西安,那次是同战友们开车路过,应当地朋友之邀在西安待了几天。深秋的季节,狂风卷着黄沙漫天飞舞,宽厚的城墙挡不住它的疯狂,能见度很差,从城外赶到城里用了近2个多小时,不太宽的水泥路面上,不知什么原因留下大大小小的水坑,犹如战争留下的创伤。这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千年的古都给我留下了同我们民族一样地悲伤与委曲。
以前街面上还较清冷,没有三步一饭馆五步一酒店。晚饭是主人在家里招待的我们。现在招待客人都去酒店了,那时招待客人基本都在家里,也是最高的待客礼节,即实惠又温馨,北方人性格直爽,天生好客,作为客人的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主人原籍河南,随祖辈来到西安,很快爱上了这里的所有,他们兴奋地向我们叙说着生活在这里的幸福感。爱这里纯净的黄土地、爱这里淳朴的民风、爱热情爽直的关中人,更爱这里说着就嘴馋的美味。当天我们就领略到这“说着就嘴馋的美味”——当地最具特色的美味:羊肉泡馍。
说起这个羊肉泡馍,在我身上还发生过一个笑话。到分配的单位报到后,已近黄昏,食堂里已没有饭菜,只得自己到街里去找吃的。费了不少周折在一个街的拐角处,看到一家正在经营羊肉泡馍的小饭店,店面不大,灯火通明生意火旺。走进店堂看到泡馍象家乡常吃的小烧饼(事实上,我错误地认为这同家乡的烧饼一样是发酵过的,并不知道这个泡馍是没有发酵的),巴掌大小,我张口要了5个。卖泡馍的小姑娘抬起大大的眼睛,好象受惊吓般望着我,伸出5个手指,弱弱的问我:“5个?几个人?”,我答:“是啊,就我一人”,回答她的疑问我眼都没有眨一下。可能是我的大饭量自她卖泡馍以来从没有见过的。
小姑娘给了我5个泡馍,又给了我一个大碗,找个空位落座,我饿狼一样抓起泡馍就开吃,当我把第二个泡馍完整吃完,才感到口干难咽,望望周围客人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我诧异地看着他们,一位老同志看出了我的窘境,走到我桌前问:“小伙子,外地来的吧”,我忙点头:“是的”,“你应该把泡馍用手一点点掰成小块放在碗里,掰好后送到后厨给你加汤加料,煮好后吃才更有味道”,“这馍是死面的,没有发酵的,吃到肚里要发胀的,馍太多了去退掉2个吧”。老同志又给我做了示范才离开。走正常程序好,我尝到了美味的羊肉泡馍,虽然肚子后来确实胀的难受。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西安,今天的面貌已非昔比。宽广的马路、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建筑等这些词都已无法形容现在的古都,显得拙劣且乏力,或许是我的能力有限,或许是词库太少,我再怎么地去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合适地、准确地语言去形容它。只能你自己亲自来看看了。一定让你来了还想来,来了不想走。
西安的古老是出了名的,悠久的历史远远流长,没有哪一个城市有着千年的历史。当其他的城市还在和泥盖房的时候,他就有兵马俑、铜车马了。
外国人讲:不到兵马俑不算来中国,中国人说:不到兵马俑西安你白来。兵马俑的故事是个传奇,兵马俑的建设是个奇迹,导游告诉我们:“到兵马俑是三分看,七分听”。我不置可否,兵俑神态各异的面容远比美女养眼,巧夺天工的制作让现代艺术家们跪拜。更见排山倒海般的兵阵压倒华山和泰山,兵俑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改写了历史、更换了朝代,成就了一个统一的秦帝国。你看不到吗?我看到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铜车马更让你目瞪口呆,是历史的奇迹,更是科学的奇迹。让人不得不赞叹一千多年前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铜车马在制作上运用了各种工艺:铸、焊、镶、粘以及扣、锥度配合、销钉连接等等。最小的钻孔直径仅为1毫米,还有细如发丝的铜丝,窗板的铜片仅有0.12厘米厚,车辆头的内孔滚圆,就象车床加工的一般。铜车马的许多零件和应用工艺即使是现在,无论从结构设计到部件设计,从部件加工到安装制作,再从安装到使用的个个环节,都透露出千年前古人非一般的科技水平,智慧的大脑、高超的技艺、严谨的态度,无不让现代的我们愧疚。

兵马俑美不胜收,铜车马美的惊艳。遗憾的是游人实在太多了,多的你站不住脚,没有办法停一停慢慢的欣赏,更无法停一停学学先人的智慧。只能远远浏览他们的大美。
看到的是古迹
想到的是奇迹
感慨先人智慧
鞭策今天努力

白鹿原影视基地原本无心去的,因为行程安排还是去了。不是为了去看那场出名的电影《白鹿原》,也不是为了去看拍摄的影视基地,而是去看陈忠实老先生的创作来源,感受黄土高坡里勤劳的关中人的朴实生活,从这块孕育出中华民族的黄土地里去寻找我的根。
到达白鹿原时天空开始飘起了毛毛细雨,即使是这样的天气也没能挡住络绎不绝来此旅游的一波波人群。这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影视旅游基地,也是陕西首个以影视体验、文化旅游、欢乐休闲为主题,展示了关中的建筑、历史、宗教文化和居住、饮食、民俗等等。
景区规模很大,整个建设依丘陵地貌顺势而建,两只硕大、腾飞状镂空不锈钢白鹿塑像竖立在景区门口,陈忠实老先生的塑像建在入口,音容犹在般地向每一位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他的“白鹿原”故事。
白鹿村建在一个较平坦的小山丘上,顺商用电梯可以直达,紧邻电梯有步道,力气好的可以走上去。村口有干打垒砖块垒起的拱门,门头题有“白鹿村”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浑厚墩实,犹如关中人的性格。进入白鹿村可谓热闹非凡,左建有祠堂,右建有戏台,祠堂和戏台保留着旧时的原貌和风格,建筑上一点不逊于南方的建筑,即高大粗旷又精雕细琢,高挑的飞檐上座有不知名的猛兽,驱赶邪恶,护佑着勤劳的关中人民,斗拱错落有致,造型新颖,无不透露着关中人的智慧。
一直向里走是一条仿古的商业街,两旁密布大大小小的营业商铺,门口摆满了当地的特色商品,叫卖着当地的特色小吃,游人如织,但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反映出良好的游人素质与规范的管理。
我没有进入商业街,而是向左一片农屋区,农屋区的叫法不是很准确,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关中小村庄。沿路皆是泥土泥路泥瓦房,纯正的黄土泥,没有影视拍摄的时候,因为没有太多新奇的东西,村庄里游人很少,小村庄显得各外宁静,对于我确是好事,可以细细“品尝”这里的味道,感悟点关中人丰富的生活故事。
村庄里的房屋基本上是土木结构的,常见的人字屋外形少有,多是半边盖的房屋,虽然在西北也生活过几年,半边盖的房屋我也是少见,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推开一户人家的栅门进入院内,正屋是大间人字屋,二侧是半边屋,搜索百度了解到, 由于陕西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因此关中一带天气干旱、风沙大,加之当地木材稀少。所以,人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就发明了半边盖的房子。另外,一则是关中人比较讲究风水,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里;二则是为了采光的方便;三则关中地方农民闲时比较爱'串门子',为了不至于邻居看到自己的物品而盖才成这样。
民谣流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时运来。点点滴滴充分体现了关中人民在与自然斗争,求得生存的过程中的聪明才智。
黄土地流淌着黄河水
黄河水孕育着三秦人
秦地秦人秦文化
勤劳善良美中华

西安拥有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漫步在千年古都宽阔平直的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历史悠久的古城墙、有石质书库之称的碑林、大雁塔、小雁塔等标志性建筑。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西安,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古建遗风。在建筑方面,他没有追求那种西方高大的城市效应,有着自身其独特魅力。
当人们的目光更多地关注历史的时候,新时期西安的城市建设已日新月异。其中以大唐不夜城为代表的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彰显了西安城的魅力:叙说着历史的雕塑群、铺展着历史的文化广场,令人炫目的音乐厅、美术馆、电影城,不仅展现的是大唐帝国在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至尊地位,更彰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大国气象。
笔墨已无法描绘今天的盛世,它已然成了一种感悟,一种无言的知觉。今天的西安究竟有多辉煌,只能请您自己来体味了…….
夜渡长安人不眠 火树银花不夜天
梦回汉唐寻盛世 更醉今朝共缠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