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江王城北面,一座山峰突兀而起,形如刀削斧砍,这“南天一柱”便是独秀峰。
独秀峰,史称桂林第一峰,是靖江王府后花园里的天然靠山。它孤峰傲立,气势雄伟,周围众山环绕,有如帝王之尊。南朝宋颜延之赞曰:“未若独秀者,峨峨郛(fú)邑间。”唐张固叹曰:“孤峰不与众山俦,直上青云势未休。”网络图片——靖江王城?独秀峰全景。
登山入口在太平岩旁,这是第一道山门——允升门。
踏着道道石阶,盘绕而上,更能感受独秀峰的陡峭高峻。
独秀峰是桂林主要山峰之一,海拔216米,相对高度66米。山峰由3.5亿年前浅海生物化学沉积的石灰岩组成,主要有3组几乎垂直的裂隙切割,从山顶直劈山脚,通过水流作用,形成旁无坡阜的孤峰。山体扁圆,东西宽,端庄雄伟,南北窄,峭拔峻秀。
这是南天门。
山上建有玄武阁、财神殿、文昌阁、凌霄阁等建筑。
爬上306级石阶,便登上峰顶。站在观景台上,放眼四望,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既可俯瞰靖江王城,也可东眺伏波山、北望叠彩山。
独秀峰,从山脚到山顶,峭壁之上,满是摩崖石刻。
这些摩崖石刻,最早的刻于唐代,共有136块。
石刻品种花样数不胜数,题名题记、诗词歌赋、铭文造像、诰命告示、大事记等,不一而足。
这块800年前刻于读书岩前的王正功《大比宴享即席劝驾诗》,是独秀峰石刻中最有价值的石刻: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末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鹍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读书岩上有唐人郑叔齐的《新开独秀山石室记》,是现存最早的桂林山水记述散文,颜延之咏独秀峰的诗句也因此文而得以传世。
孔子刻像,为元代丁方钟所作,是桂林石刻中不可多得的圣人刻像,刀法圆润,线条简洁,极为传神。记述刻像情形的《孔子造像记》由丁方钟同代人黎载所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
慈禧手书“寿”字,刻于独秀峰南麓,乃慈禧60大寿时书赠广西巡抚张联桂的回礼。当年是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之年,张联桂为炫耀慈禧之厚爱,不顾国运不济,仍将慈禧的题字镌刻于此。
这里还有一个“寿”字。
“南天一柱” 刻于独秀峰东面,单字径约一丈,是桂林所有摩崖石刻中字体最大的石刻。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独秀峰石刻在内,桂林的摩崖石刻达二千件以上,它们浓缩了桂林一千多年的文化、哲学、历史、美学,让人叹为观止。
清朝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在《语石》中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唐宋士大夫度岭南来,题名赋诗,摩崖殆遍。”这种题岩赋诗之风一直盛行到近现代,桂林可谓摩崖石刻的“渊薮”。下图是清人范学仪《登独秀峰》诗:一柱镇南天,登临四望悬。风云生足下,星斗列胸前。拔地山千仞,环城水一川。凭高发长啸,声彻万家烟。
2001年6月,桂林石刻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