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到底应该在哪儿?这个问题道出了徐继畬的无奈与隐痛

 唐宋自在鸟 2018-03-12

中国在哪儿?居于地球上的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在今天就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对答如流,而在晚清时期这却是个不敢胡说八道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所有人的非议,甚至封杀。就连最先“开眼看世界”的一代思想家徐继畬,都不得不耍了个小心眼,只是为了避开众人的悠悠之口。

话说在1843年,徐继畬担任福建布政使,负责福州、厦门两地的通商事宜。就在这时,他在厦门遇到了美国新教传教士雅裨理。雅裨理如数家珍地给他讲起西方的民主制度,讲起了美国国父华盛顿的丰功伟绩。震惊之余,徐继畲又广泛接触西方来华人士,积累了关于西方世界地理、人文、政治等各方面的丰富材料,并决定创作一部开风气之先的作品,让封闭许久的国人认识西方。数易其稿后,徐继畲终于在1848年出版了这部名为《瀛寰志略》的著作。

作为一部典型的地理志作品,地图的收录自然是《瀛寰志略》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瀛寰志略》共10卷,收录地图42幅,除大清国以及日本、朝鲜、琉球三国的地图,其余均按照西方地图描摹而成。在这部著作中,徐继畲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地球的概貌和经纬度的划分,以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各大洲的地理、历史和现状,还提到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南极的基本情况。可以说,《瀛寰志略》率先突破了早已根深蒂固的中华中心观和华夷观念,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世界地理、历史著作。

在这样一幅如实客观的世界图景中,中国位于世界中心的神话顿时破灭。对此,徐继畲虽有所认识,但却不敢将现实赤裸裸地透露给时人。所以,他虽在初稿中明确写道“亚细亚以中国为主”,但在定稿时却犹豫半晌,最后将其改为“坤舆大地以中国主”。虽然只是一词的改易,但体现的却是重大变化。

而就在《瀛寰志略》开始刻印之际,徐继畲的朋友张穆却发现该书的第一幅图是世界地图,第二幅图是亚洲地图,而第三幅图才是《皇清一统舆地图》。他十分担心这样的安排会因此触动文人士大夫的反对情绪,因为当时的士大夫对所谓的“海外异闻”十分反感,而且最看重的就是“夷夏之防”,而把亚洲地图放在《皇清一统舆地图》之前,不是摆明了告诉世人中国是亚洲的一部分,亚洲又是世界的一部分吗?于是,他便急忙给徐继畬写信,提醒他应该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卷首,而且其中的用语也要谨小慎微,否则就会遭致谤满天下的结局。

徐继畲立即接受了张穆的建议,将《皇清一统舆地图》放在了卷首,在序言中还小心翼翼地指出,“此书专详域外”,而对于中国情况,则“不敢赘一词”。徐继畲想通过这样的说法,避免士大夫读者将中外进行对比。但在介绍亚洲人文地理历史情况时难免会提及中国,徐继畲为避免麻烦,干脆将“万方仰之如辰极”这类冠冕堂皇的说法写了上去。面对根深蒂固的地理观,他也无能为力,只好隐晦为之。

但即便如此,徐继畲和他的《瀛寰志略》还是未能逃脱士大夫的悠悠之口。他们猛烈抨击徐继畲,说他“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说他“似一意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有人甚至向朝廷进言,要求彻底销毁这部《瀛寰志略》。而同魏源的《海国图志》一样,《瀛寰志略》在中国受到冷遇,却在日本大受欢迎,对明治维新起到了启蒙作用。直到19世纪60年代中期,《瀛寰志略》才再次被国人发现,视若珍宝,总理衙门亦将其重印,中外奉为指南。王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是在读了《瀛寰志略》后,思想为之一变,而徐继畬也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

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近代中国的哪些启蒙思想家呢?咱们留言区见!

关注达摩说,听达摩君扯闲篇,讲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