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人陷入疯狂的微观世界,构成我们的原子仅是一堆堆的数字结构?

 宇宙时空探索 2020-11-16

1925年夏天,量子力学奠基人波尔的一个得意门生,维尔纳海森堡在德国北部海岸附近的一个偏僻的岛上旅行,极具竞争性的海森堡把薛定谔的波动方程理论视为对其个人的侮辱,他强烈地觉得,不可思议的瞬间量子跃迁(电子能瞬间从一层跃迁到另外一层)是揭开原子谜团的关键,他认为原子是如此的独特和不同寻常,是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类似波或者轨道的模式所揭秘的,甚至波尔的“多层的楼房”模式(认为原子是类似高楼的多层原子结构,原子核在底层,而电子在上面一次填着各个楼层)也不正确,海森堡认为是时候彻底放弃为原子作具体描绘的努力了。

作为20世纪真正的天才之一,海森堡是个登山爱好者,也是位优秀的钢琴家,刚刚年满20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得到全欧洲许多著名大学的盛情邀请。

1925年夏天,海森堡染上了一种特殊的花粉热,被痛苦折磨着,他的脸肿的几乎无法辨认,逃离到美丽而孤立的海尔格兰岛(位于德国的西北部海域),沿着沙滩散布,游泳和攀岩,同时仔细思考。

自从海森堡接触了原子物理,他觉得全身的骨头都在强烈的想象着原子,试图为其建立模型,但总是失败。他认为原子非常的善变,即使是作最简单的解释也显得非常的奇怪,因此他放弃了建立原子结构模型的努力,而采用以纯粹的数学的方式来描述原子。但当他仔细思考后,意识到原子不但无法建立可视化的模型,甚至也不能用经典数学来描述。

海森堡意识到,要确切地描述原子的性质,必须引入一种新型的数学。原子确切的性质看起来是这样的,它在某时间的具体位置和它的移动速度的乘积有关联,而且该乘积随次序的改变而改变。

如果我们将两个数字相乘,数字的前后次序不会影响所得的结果,很简单就能理解,比如说3*4和4*3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12。但是,当应用到原子时,海森堡发现乘量的次序改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这很快使他领悟到自己已经破译了原子的部分谜团,确信自己能以某种方式找出其内部所隐藏着的数学规律。

海森堡是如此的激动,同时也非常的害怕,他向同事诉说了自己的想法,随后几个月他们一起投入辛勤的工作,为原子创建一个全新的理论,这个理论今天我们称之为“矩阵力学”!

矩阵力学使用复杂的数学阵列,有点像排列的电子数据表,通过运用这些阵列,海森堡和他的好朋友富有才气的物理学家马克斯-波恩,能够准确地预测原子的运转变化。

但是对爱因斯坦和保守派而言,那纯粹是科学的异端,他们认为原子决不会是数字的矩阵,很明显我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怎么就成了一堆堆的数字结构了呢?而矩阵力学让波尔无比激动,他认为如果我们不能把原子想象成一种实物,那么就将其提升为纯粹的数学模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