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承基

 雪小石 2018-03-12

950年生于成都。国家二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协花鸟画会副秘书长成都市花鸟画会会长四川省农工画院副院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四川花鸟》总编《中国画》特约编委《国画收藏》特约编委。

作品雅赏:

以上作品现珍藏于深圳市世家会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强路4001号文化创意园H馆2楼

画家介绍:

陈承基是四川省美协花鸟画会副秘书长,蜀中花鸟画第一人。他将鸟赋予了自己对生活的体悟,对人生的感慨。他将每一只鸟禽,都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并使之跃然纸上,将每一笔的皴擦点染,都当作是对生命的诠释。陈承基说:“鸟跟人差不多,也懂得感情,也有悲欢离合、生死离别。”所以,在他的作品当中,他将每一只鸟,都做了拟人化的处理,看他的鸟禽,不仅可以看出形态各异,更可以看出性格迥然。在陈承基的画中,大疏大密。空白的流露,他从不计较,墨色的点染,他也从不吝惜。古人所谓“疏可**,密不透风”就是此意。在陈承基的绘画中,看到了他对明代花鸟画的理解,对古画的品评,但在吸取前人、借鉴古人的基础上,他加入了自己的性格因素,也加入了对于现代生活的体味。这种味道,是前人不曾有的,今人可体会的,后人不可仿的。在自己所钟爱的一幅横轴《雨中听竹知秋意》前,陈承基说:“我很钟爱画竹,古人说居不可无竹,竹子是一种挺拔的植物,有种向上的风骨,也代表着坚韧不拔,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向往的一种风骨。”

关于陈承基的作品赏析

古法今情

详读其画,全然没有时下刻意追求时尚所泛滥的人云亦云,也不似某些自恃高强者随意涂抹的无畏无知。只见笔像墨迹传承法度,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众卉之中梅、兰、竹、菊笔意清秀,水墨恬淡,藤、荷、牡丹生机勃勃,出自造化。不难看出他对古人前贤的虔诚,还有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心领神会。恽正叔论画云:“作画须优入古人法度中……”又曰:“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淡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于神品之上。若用意模仿,去之甚远。”前人评画崇气韵,讲用笔,重境界,推淡然,奉天真。然清湘老人“笔墨当随时代”这句白圆其说的戏言,又使多少执迷不悟者误人歧途。有关这些,我与承基皆有同感。如此等等,我们足以称得上有着“大同”的业内知己。(霍春阳)

清韵幽淡

陈承基是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花鸟已历经数变,每走一步其笔墨趣味和艺术性都更深刻,更有文化内涵。王石谷、恽南田曾说“画圣神妙处,必有静气……画至于静,其登峰矣乎”。近年承基的画,力求宁静幽淡,回归单纯,步入含蓄。(郭汝愚)

喜雨淋洒

往往常见一些所谓评文皆称某某有独特风格,但细审不过平凡之作,但从你的作品中如要说独特确也服人,我认为有两点可取,其一是画风潇洒,笔墨犹如淋洒喜雨,甚具随意,在花鸟画具时代性抽象性的九十年代,鸟的抽象画法也不一定非如古人要画的是什么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只要画出来鸟的羽味,画的精致,管它是什么鸟呢,我看你的鸟有些就是用脑子造意画出来的,给人一种欣赏价值也就够了。其二是在构图上是操笔运意达到板桥名言:删繁就简了,特别重视其整体关系。古人重视花鸟画穿插的活,而整体是要画面的体、结、聚、紧,从而达到画面的乱中求整的艺术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