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年间第一贪!比和珅不遑多让,他权倾朝野卖官鬻爵,却得善终

 快乐老年435 2018-03-12

明珠这个人,不光是个能臣、权臣,还是个十足的贪官污吏。这一点上,他和乾隆朝的和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康熙年间第一贪!比和珅不遑多让,他权倾朝野卖官鬻爵,却得善终

  他成为朝廷重臣后,独揽朝纲,表面上为人谦和,实际利用康熙皇帝的信任,大肆结党营私,贪污纳贿,甚至到了置百姓的生命与利益于不顾的地步。

  明珠其人,情商极高,给人的印象特别好,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是一副和颜悦色的模样。

  他待人接物、说话办事,总是又和气又亲切,脸色挂着笑容。他很擅长把人们的心中话引出来,史书上称他“见人辄用甘语柔颜,以钩探其衷曲”,翻译过来就是说:与别人见面,总是甜言蜜语、和颜悦色,用这种方法来让人卸下心防,与他相交,把真心话全都说出来。

  这种本事,可真是了不得。妥妥的就是个男狐狸精啊!不论是放在古代还是现代,用这种方法都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了!

  的确,因为这种高人一筹的社交技能,明珠在官场上笼络了许多人,建立了庞大的人事关系网络,在各个关节上,都有许多可用的人头,或者说是政治资源吧!

康熙年间第一贪!比和珅不遑多让,他权倾朝野卖官鬻爵,却得善终

  这种人事关系网,是极有用的,其中最大的用处之一就是卖官。

  纳兰明珠权倾朝野,当然有许多机会处理人事,决定用人。当一些重要的官职(如督抚之类)出缺,他就会“托人辗转贩卖,满其欲壑而后止”。

  而且他卖官,和别人不同,不是人家求官的送来一笔钱,他就收了再把官职给出去就算了事的。他在卖出去之前,总是要这里探探,那里探探,把官职捂在手里,直到拿到最高价,他才舍得成交。

比如像督抚这样的大官,是有实权的。越是有实权的官职,市场需求就越高,就越是僧多粥少,那么价钱自然也就应该越高。

  物以稀为贵嘛,咱们明珠大人那么聪明,自然是懂得市场经济学中的道理的。因此,像这种肥缺,那抬高价钱,炒官职、哄抬官价,那都是必须的。

  但问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买官的人为了得个肥缺,他们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等上任后,他们势必就要去地方上搜刮百姓,再把这些本钱给捞回来!于是,“督抚等官愈剥削,而小民愈困苦矣”!


康熙年间第一贪!比和珅不遑多让,他权倾朝野卖官鬻爵,却得善终

  康熙初年,他与索额图一样,由侍卫作为起点开始走上仕途。一度担任治仪正(官名,清代銮仪卫属,正五品),不久后就升迁为内务府郎中。到了康熙三年,二十九岁的他又直接被提拔成了内务府总管,成了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内务府主官,正二品。清朝管理皇家大小事务的总机构。下设会计等七个司,功能职务为管理出纳,财务收支,祭祀礼仪等)。

  结果内务府没干两年,又因为业绩突出,直接升任弘文院学士,正式开始参与国政。

  在《贪官污吏传》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明珠的叙述:“……应升学道之人率往论价,九卿选择时必承明珠之风,任意派缺。缺皆预定。由是学道亦多端取贿,士风文教为之堕地矣。”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让楼主来为大家解释一下:科举之后,升学道之人都要前往明珠那里按照价格高低买个称心如意的官职。上至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下至宗人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国子祭酒、顺天府尹、左右春坊庶子等官职,在选人时,都必定要按照明珠的意思来,只要他这里有需要,则任意派缺。这些空缺,在还没有空出来之前,就早已预定好了,除了明珠的人,别人休想觊觎。因为这种卖官鬻爵的腐败之风,搅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一时间士风文教堕落到了极致!


康熙年间第一贪!比和珅不遑多让,他权倾朝野卖官鬻爵,却得善终

康熙二十六年冬,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密奏:“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康熙帝问高士奇:“为什么没有人参劾?”高士奇回答:“人谁不怕死?”康熙二十七年,御使郭琇上疏弹劾纳兰明珠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这时,康熙皇帝决意打击纳兰一党,随即罢黜纳兰明珠大学士,交给侍卫酌情留用。但没过多久明珠随康熙西征葛尔丹,随后官复原职,但此后二十年没有再被重用。康熙四十七年,纳兰明珠病故,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