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学聚会那些事

 煮酒胡同 2021-11-30

         

          中国人是最爱扎堆的族群,邻里间的日常串门,亲朋好友间的互相走访,各种各样的聚会,不隔三差五见个面似乎都不足以维持关系的温度。很多人移居国外,最后不得不扫兴而回国,都是因为耐不住“寂寞”——适应不了外国人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交习惯。外国人的习惯是下班后就回家与家人温馨共处了,也有同事间相约泡下酒吧的,但这是极少的情况。而中国人恰恰相反,喜欢下班后三五成群地扎堆,很少有什么特定的目的,就是凑在一块吃个饭喝下酒,谁要是像外国人那样一下班就往家里走,总会给人一个不善交际的印象,当然,这里指的是男人,女人最好还是下班后回家去教子守家,相夫倒是没机会了的,夫都在外扎堆应酬呢!

          有人总结说中国有三种最牢不可破的友谊:一起下过乡——指的是知青,一起端过枪——指的是战友,一起同个窗——指的是同学。这些年,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折腾得最不亦乐乎的扎堆就是同学聚会,从二十来岁的在读大学生到六七十岁的老年人,都无一例外地乐在其中。对于同学聚会的目的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叙旧情,有人说是当中的成功人士为了显摆,有人说是为了某些功利性寻租……我也不止一次参加过同学聚会,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学的,都有参加过,觉得还是有意义的,那就是从同学的不同际遇中让自己更加成熟,更懂人生。

         其一,人生真的是马拉松,开始跑得快的人往往不是最终的胜利者,所 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最有道理的胡话。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这个似乎还是有些道理的,在应试教育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尤其如此,那些人们公认的好的小学和中学,令其声名鹊起的就是分数,这几乎就是唯一的标准,而分数就来自于应试的技巧和魔鬼式操练。不幸的是,上了好大学不等于有好人生。惊人的事实是,当年的学霸,用当下的功利标准来衡量的话,都混得不怎么好,有人对历年的高考状元的现状作过跟踪调查,其结果更能说明这一点。换言之,高考成绩的高低对于个人的成就并无参考价值。但匪夷所思的是,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对现在早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并没有多少触动,大多数人还是执迷不悟地扬着鞭子催赶着自己的孩子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挥汗如雨。由此可见,对于人类的理性大可不必看得那么高尚,在虚荣心面前,它更是不堪一击的。

          其二,没有几个人真正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大多都是忙忙碌碌地活着而已,所以,不要把梦想看得那么神秘,很多时候,它真的只是一个“梦”而已,连春梦也算不上。事实上,也没有几个人真正会为没有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而惋惜遗憾过,他们压根不把这当一回事,能回过头来苦笑一下的也寥寥无几,因为那已经是对青春最大的慷慨了。

         其三,你会发现尽管你曾有过比天高的理想,但实际上你真正追求的并不多,换言之,你其实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同学相聚的时候,对那几个财富名利都丰收的昔日同窗,你会发现自己并不羡慕他们,相反,你会认为自己其实活得已相当不错,你的幸福感并不比别人少。所以,放宽心吧,人生没有标准的参照系,你大可不必也不应该要求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四,不管你承不承认,你当初的眼光并不怎么样,没准儿不少人还会嘲笑自己当初瞎了眼的。当年你为之失眠、痛苦过无数次的倾慕对象,其实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优秀,现在让你跟他(她)在一起你可能一百个不愿意,甚至连死的心都有。可是,就算当年有人告诉你他(她)将来会是这个样子,你还是会依然故我非要义无反顾轰轰烈烈一回不可的。不要责怪自己,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双方都不明就里就奋不顾身,并且只可以发生在年少轻狂的年龄里,傻过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因为没傻过的人后来连傻的机会都没有了。

         其五,人生其实是最经不起回看的,不然,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成为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那种人。同学聚在一起,总会不自觉地说起管教孩子的事来,个个都有说不尽的辛酸,个个都操碎了心,个个都恨铁不成钢。只要细心想想,当年自己的父母其实就是这样管教自己的,整天絮絮叨叨个不停,这也不行,那也不许,谁家的孩子怎样怎样……毫无疑问,当年的你并不认同父母的教育方式,并且难免心生厌恶,更毫无疑问,你现在已经变得跟他们当年一模一样——你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你会悲哀地发现,对你的人生起到关键作用的知识都是书本和老师没有教过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多数隆重其事大张旗鼓地感念师恩的不外乎两种人——真傻的和装傻的。所以,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个良师是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

文:泰斗     编辑:写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