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花瓷】谈钴论青小讲堂(二):回青与石子青的陆离浮沉

 陈永强ma91q3s4 2018-03-12

据《浮梁县志》:“(工匠)食时散工,出人搜察,防止带入石青,偷出回青;画完坯,用在官回青,当堂各画样品一件,书名,待后装窑,杂置前后,及其烧出,查比青色异同。”即,工匠出厂要进行“安检”,防止他们将“回青”与“石青”偷梁换柱,鱼目混珠;烧制瓷器,也要有官方管控,从成品上查证原料的用量与成果。

回青与石子青的对比

读完这段记载,你是否也十分好奇:

是什么东西让御窑厂如此锱铢必较,惜如黄金呢?这其中的“回青”和“石青”分别是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

本期“谈钴论青”小课堂,与你走近青花钴料中的“好搭档”——回青与石子青。在那些斑驳陆离的青色之下,是什么在悄悄改变?

回青,为进口青花料。上等回青亦称“佛头青”。主要是明代正德后期至万历早期景德镇御窑厂使用的,回青含铁量低,含锰量高,故而呈色紫蓝,浓重鲜艳。然而,因回青单独使用在烧制中易于晕散,故多与石子青配合制料。

明嘉靖款青花云龙纹大罐

“石青”,即“石子青”,又称“无名子”,是一种国产钴料,除个别明丽浓艳之外,普遍色泽滞重,灰暗无光,呈蓝中泛灰,色料不渗入胎骨。大量运用于明代后期至清代初年景德镇民窑,以及在官窑则和回青共同使用。

明正德青花缠枝莲八宝纹罐

明代《江西大志》里记载了两者配比的细节:“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回青一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清亮。”如文所示,用石子青在回青中调匀,使得产品呈色介于紫蓝与灰蓝之间,呈现出一种蓝中微泛紫的色调,两者互配,相得益彰。

明嘉靖款青花寿字纹葫芦瓶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调配方式:将两种青料分盛两个料碟,画主题纹饰时用回青,画边饰、圈线、款识及附属纹饰时用石子青,一般多是底款与足边线。“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种画法俭省了回青的用量,回青的珍贵地位不言而喻,同时也说明了万历时期回青已经日益殆尽。万历早期之后,回青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原因在哪里,答案并不难找到。明史书记载为西域进口所得,实际产地未有定论。嘉靖时期,明朝政府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往来十分发达,西域商人频繁入境将回青带入中国。然而嘉靖之后,《明神宗实录》万历二十四年条载:“回青出吐鲁番异域,……而御用回青系西域回夷大小进贡,置之甚难。”

回青枯竭之后,石子青、浙青成为主流。直至明末清初,天启、崇祯、顺治三朝,其青花瓷主要使用浙青料和江西青料。而自万历之后,民窑则多采用上等国产浙料,故发色也有扬艳泛紫、青灰沉带和靛青雅丽三种,色阶远比官窑瓷清晰。盖因当时明朝江河日下,官窑独立难支,直至四十八年(1620年),景德镇御窑厂停止生产。在此期间,由于官府限制的松懈,以及窑工和原料都大量流入民间,大大提高了民窑的制作水平。此时的无款官窑和民窑精品很难区分。流光最易把人抛,在那些深深浅浅的青色之中,折射的是岁月更迭与王朝风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