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重新认识书法之咸有规矩
2018-03-12 | 阅:  转:  |  分享 
  
咸有规矩河图洛书张旭说:(书写)在于变化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规矩我们在前面关于天地之道时已经有说,中国人什么东西都是要讲个规矩的。《孟
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二字在汉语中既有其字面意义:圆规和直角尺,规用来画圆,规的发
明源于古人对日月运行的圆弧轨道的观察过程,矩的发明则来自于古人立木观日影顶节气的观察过程,所立之木需垂直于地面,勾股定理的奥秘亦从
此中得出,引申为礼法、法度、秩序,我们前面已经论述古人方圆亦有天地之义,秩序是天地(社会)必不可少的。文物伏羲女娲图中女娲手持规,
伏羲手持矩,可知此“规矩”隐含深意,象征一种秩序或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往往来自于是对天文、地理的研究和领悟,从中国的历史典籍记
载来看,黄帝的内经,仓颉的文字,伏羲的八卦,文王的周易都离不开对天地道理的领悟,说简单点就是天地运行的规律。古人既然用九宫来规范书
法,因为九宫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与河图洛书有关,与天地之道有关。河图洛书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说它是中国古代的
数理、天文、地理、历法、气象、音律、医学等诸多高明学科之母,其中包含了诸多未被人们理解的宇宙奥秘。《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
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大禹时代,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
“洛书”,大禹根据洛书将中国分为九州。后世我们知道的比如周代的井田制,皇家建筑明堂之类,都与洛书九宫有关。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
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人们只要明了其神秘,就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书法中宫是主笔,是字的眼,
是整个字的精神所在,只有中宫收敛,有一种向心力,字才平稳坚实,才立得住。如果中宫不聚拢,整个字就散,毫无生气,更谈不上美感了。事物
都是辩证的统一,中宫聚,则“四维四正”就应该松,应该活。所以“八宫”向外伸展,字就显得潇洒而有生气,也便具有姿态了。正如包世臣《艺
舟双揖》所说的:“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字心有精神挽结处,是为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实画,有在虚白,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于格内之中宫,
然后以字之头目手足分布于旁之八宫,则随其长短虚实,而上下左右皆相得矣。”当然,中宫聚敛只是说的一般情况,有的字的主笔或重心不一定在
中宫,而是在四维四正,这就需要灵活处理,不能机械地照搬。河图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
);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洛书就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
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也。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
的体系。《书法雅言规矩》天圆地方,群类象形,圣人作则制为规矩,故曰:规矩、方圆之。至范围,不过曲成不遗者也。大学之旨,先务修齐
正平。皇极之畴首,戒偏侧反陂。且帝王之典谟训诰,圣贤之性道文章,皆托书传垂教万载。所以明彛伦而淑人心也。岂有放僻邪侈,而可以昭荡平
正直之道者乎。至于鸟之窠,蜂之窝,蛛之网,莫不圆整而精密也。可以书法之大道,而禽虫之不若乎?此乃物情犹有知识也。若夫花卉之清艶
,蘂瓣之疎藂,莫不圆整而修对焉,使其半而舒半而挛也,皆瘠螙之病,岂其本来之质哉。圎为规以象天,方为矩以象地,方圎互用,犹隂阳互
藏。所以用笔贵圎,字形贵方。既曰:规矩,又曰:之至。是圎乃圎神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此由自悟岂能使知哉。洛书有九宫,“九宫格
”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的一种界格,很少有系统研究论述的,加之现代人对传统文化常识的缺失,对这些文化的理解都成问题,我们都是很简单的把
九宫格认为就是找位置用的界格而已。相传习字九宫格出现于唐代,历经宋、元、明的发展,到清代已经大为兴盛了,出现了沿袭至今的田字格、米
字格和九宫格等。当代研究习字各种宫格者也不乏其人,研究成果也多种多样。其实在古代的书论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前面我们引用过一些古代
书论的论述,这里再摘一段:书法家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说:九宫。八面点画,皆拱中心。简缘云:欧法最近……结构,随字点画多少疏密,各有
停分,作九九八十一分,界画均布之。先于锺、王、虞、颜法帖上,以朱界画印,印讫,视帖中字画分数一一临拟,仍欲察其屈伸变换本意,秋毫勿
使差失。法帖字大,以小印分数蹙之。法帖字小,以大印分数展之。虽以《黄庭》、《乐毅》,展为方丈可也。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欲明
书势,须识九宫。九宫尤莫重于中宫。中宫者,字之主笔也。主笔或在字心,亦或在四维四正,书着眼于此,是谓识得活中宫。”凡字势须有八面,
即“四维四正”,中心即“中宫”,中宫居中,是主笔,其它八宫的点画都向中心聚拢,亦即有“向心力”。反之,其它八宫都以中宫为核心,向其
它八宫辐射。这是讲字的结体特点。二太极与黄金分割著名画家黄宾虹说:“太极图是书画秘诀”。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对中国人来说
,并不陌生,我们在很多场合都能见到,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老子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
、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这种广为
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太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所见文献看,早在战
国的《庄子》中就有:“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易纬·乾凿度》:“有形生
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
。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浑沌。浑沌之物即是古人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赋以其原始物质的含义。《说文》:“极
,栋也,从木,亟声。”《易》曰:易有太极(竖立之大木,即表),是生两仪(二至),两仪生四象(二至二分),四象生八卦。八卦,就是两分
之后又加上四立,共八。太极图,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鱼表示万物相互关系。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
示法。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以圆心可分为四份定为四象,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表述空
间的东西南北,时间的春夏秋冬。四象通过“一分为二”的切分,又构成八卦图,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
,巽西南,艮西北。八卦加心称之为九宫,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洛书。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
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在宋人的著作中,基本上是认为“先天图”(即太极
图,应当包括“阴阳鱼图”或就是“阴阳鱼图”)是从五代宋初陈抟那里传下来的。朱震认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
之才传邵雍。”(《汉上易传·进易说表》)可惜的是这张“先天图”没有随上述文字流传下来,以至今人无法确认它到底是“阴阳鱼图”,还是“
先天八卦方位图次序图”,或是别的什么图,现存文献资料发现最早的一张太极图在南宋张行成的《翼玄》中。黄金分割率是指把一条线段分成两
部分,使其中的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即比值为0.618.。这个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容易引起美感,故称黄金分割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
割。19世纪威尼斯数学家帕乔里将黄金分割律誉为“神赐的比例”。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大师把黄金分割与人们的审美联系在一起,黄金分
割更被广泛的应用于艺术创作之中。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Fibonacci)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
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
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17711,28657,46368........这个数列从第3项
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完全是自然数的数列,而且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值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
0.618(或者说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小数部分越来越逼近0.618)。1/1=1,1/2=0.5,2/3=0.666...,3/5
=0.6,5/8=0.625……,55/89=0.617977……144/233=0.618025…46368/75025=0.6
180339886…...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数(典型的
有向日葵花瓣),蜂巢,蜻蜓翅膀,黄金矩形、黄金分割、等角螺线,十二平均律等。旋涡形或螺线型是自然事物极为普遍的存在形式。从星系到人
体,从自然界各种动植物到各种自然现象,无不与螺旋有关,而我们用这个数列的各项做半径来画螺旋图形,会惊奇的发现,这不但与自然界的一切
也都吻合,也和古代流传下来的太极图非常相像,用古人的观念,这与天地之道是相通的。英国著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
正确的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塑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方面,这种美没有
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服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伟大的艺术能现实的那种完美的境界。”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也有类似的
观点,道家的老子和周易《系辞传,都曾尝试以数学解释宇宙生成,后来又衍为周易象数派。这种从数的和谐看出美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中
国美学。中国不管是什么艺术,最后都得落脚在天地之道太极阴阳上,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三九宫格中的黄金分割河图洛书是一种古老的数字
组合方式,也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源头,从明末清初这一比率传入中国,就引起了中国学者的重视,也发现中国文化中也隐含着黄金分割率,只是古人
没有发现和应用。清代著名学者江永(江慎修)(公元1681-1762)年)在《河洛精蕴》中已经指出河图中的黄金分割率(他称之
为“神分线”),称“西人秘惜其法,谓此线为神分线,岂知神奇即在目前哉”?对于八卦、河图、洛书与黄金分割和斐波那契数列的内在联系,
前人也有一些论述和研究,这里不展开讨论,我们只可以说黄金分割决不只是单纯的几何学问题,它也广泛地蕴含于以数值化为特征的中国古代数学
中。那么洛书它与黄金分割率又有什么联系?《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阴阳离合论》上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
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岐伯曰:“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现象中发现规律,以象完成的东
西,都会合于数,所以古人只是重视象的研究。由洛书演化的“九宫图”,如果将其与斐波那契数列相联系,亦可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我们前面提
到启功先生的研究,发现在书法和各种艺术中,有大量黄金分割的存在,虽然古代中国人并不知道黄金分割,但我们相信,在书法的所谓笔法中一定
暗藏着黄金分割,否则不会得出这样的结果。网上有人作过统计,古代书法中的《毛公鼎》大篆,75%为黄金形,《泰山刻石》小篆,67%为黄
金形,《兰亭序》有73%的字为黄金形,《乙英碑》这种隶书都有60%的黄金分割形。我国古代书论中很多的地方都提到九宫,虽然启功先生发
现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不在九宫中宫的四个顶点上,似乎与九宫无关,那既然是个数学几何问题,那我们来看看究竟在什么位置,经过反复的计算,最
后不但可以确定这四个黄金分割点的存在位置,而且还在九宫格中发现其他的黄金分割点。这一切是可以用几何定理来证明的,我这里不做详细证明
,只是画几张图做简单的说明,愿意探讨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计算证明,用平面几何的公式就可以做到,当然因为黄金分割是个无理数,所以有些数字
也得不出图上所标的那么准确的数字,这样标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这里去九宫的边长为144,因为他是斐波那契数列中数字,便于计算,结果一目
了然。下面我们用六张图来说明,打眼一看,画的都是方和圆,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和一些数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要了解古代文化,
上面我们都做了介绍,天圆地方,天地之道,河图洛书,规矩等等。甲图是在九宫格中先做一个内切圆,在做内切圆与对角线四交点为顶点内接正方
形,再做内接正方形的内切圆,然后再同样做一个内接正方形,这样我们可以发现第二个内接正方形和中分先把九宫格边四等分,看图边标的36。
九宫格是把一个正方形的边三等分成为九宫,这样我们可以把一个正方形的边四等分从而可以得到一个十六宫格。如图中红绿格,我们标出红色部分
是我们再写字是对一些小的字如口小等书写的范围。做这个图的意思是,一个九宫可以变大变小,不用去测量。乙图是最重要的一张图。同样先做九
宫格内切圆,然后做内切圆的与对角线相四交点为顶点的内接正方形,然后做中宫的内切圆,再同样做一个内接正方形,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组数
字如图。这些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字,他们之和当然也是,这样就可以得到各个线段之间的比率都是黄金分割。绿/蓝=(绿加蓝)/(绿
加蓝加红)=红/(绿加蓝)=(绿加蓝加红)/整边144==黄金分割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中间的三条线段两条蓝和红是相等的。最后可以确定
中间的黄色小正方形四顶点就是启功先生所发现的四格黄金分割点。丙图是在以上两个图基础上,做九宫格中宫的外接圆,再做一格外接圆的外切正
方形,如图数字,发现这几条线把乙图中的蓝红蓝三条相等的线再次均分为六段。这张图告诉我们,九宫可以随内切外接大小变化,但都可以得到均
分线和黄金分割线。丁图总结一下我们写字红色方圆是大的范围,蓝色方圆为小范围,黄色方圆为中宫,也是子的中。戊己两图画了多种八边组合,上面都是从四正方向看,我们再看看四隅方向,我们知道洛书的特点是均等,即是横向、竖向以及对角相加都等于15的,那么这些黄金分割点适合四面八方吗?答案是肯定的,不是八方,而是十六,甚至更多的方向,从任何一方看都可以。这意味着这些线条和点都是不同的黄金分割点和均分线,也就是欧阳询说的“四面停均,八边俱备”。从上六图我们不但找到了启功先生所给出的四格黄金分割点,还看到了更多的黄金分割和均分线,而要做到这些只需要画圆方,均分九宫就可以完成。古人既不知黄金分割,也不可能写字画一个九宫格,那用毛笔怎样才能在书写的过程完成这个任务,《书苑菁华》卷一记载:繇曰:“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笔法似乎就隐藏在这里。
献花(0)
+1
(本文系之永书法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