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抛弃了“一定要写好”的念头,反而有了好的写作状态

 冬天惠铃 2018-03-13


在本书一开始,娜塔莉·戈德堡就强调:“写作如参禅,将你带回到自然状态,带回到心灵的旷野,那里没有修建成排的剑兰。心灵是原始的、充满能量的,是活的,也是饥渴的。”“光看关于写作的书是不够的。要想成为作家,要有一定的生活方式,并以一定的方式去观察、思考、存在。”直到再次重读时我才注意到作者强调的是“活出作家人生”而非“写出作家人生”。仔细品味才发现“活出作家人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以贯之的生活态度;而“写出作家人生”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得不选择的渡过一生的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活着”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写出”则是被动的选择。此种高下立现。



写作的本质是通过文字链接每一个孤独的个体,从而使每一个孤独的个体产生精神连接,继而消弭孤独感,找出人生意义。正如娜塔莉·戈德堡所言:“写作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一旦你尝试过它的精髓,倘若舍弃它,你就会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和抑郁,就像你的身体没有了水。水在你的血液里,没它不行。”“你得让写作吞噬你的生命,时刻跟随它的脚步。”


大道理都懂,可真正到了自己开始着手写作的时候,问题还是层出不穷。首当其冲的就是怎么样才能写出内心深处的故事。以前也曾针对这个问题请教过老师,尝试过很多种技巧,要么当时的效果很好,但是这种效果并没有很持久;要么就是收效甚微,以至于我都有些想要放弃尝试了。



看到娜塔莉·戈德堡说:“不要找借口。想写就写。这是你的人生。你要对你的人生负责。你不会长生不老。不要等。现在就抽时间,哪怕每周只有十分钟。”“把所有作品都放在一个笔记本里,无论你写得质量如何,重要的是通过时间轴的对比,来发现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有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哪些是自己让自己感到不安的。”通过这些对比和梳理,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从写作中窥到心灵的运作,可以让你对自己的想法少一些依恋,少一些批判。”刚开始并没有很在意,只是一种病急乱投医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尝试,没想到无心插柳的尝试效果却很好,抛弃了“一定要写好”“要一次就成稿”这种想法之后,现在每次开始写作心态都比较好,状态好的时候就多写一些,状态没有那么好的时候也不强迫自己必须写出好的才肯罢休。反而是这种自由的精神状态让自己更容易进入好的写作状态。


在写作开始渐入佳境的时候,心灵深处的故事开始慢慢浮现在脑海,流淌在指尖,接下来最关键的是:要直面自己。“为了写作,我们必须接受自己。”“如果你在写作中释放自我,你自然而然会一遍遍地触碰软肋,直到完成未竟之事。我现在总是实事求是的释放自我,而后纳闷写作何以如此痛苦。”娜塔莉·戈德堡此处所说的痛苦蕴含着释放的快感,因为在写出内心深处的故事之前,即便是写作者本人也并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深入内心,把那些让人不安的,害怕的,不愿提及的事用文字表达出来。而这种深入之后的释放则是一种解脱,一种把杂乱的情绪梳理归纳整理,安放在妥帖之处,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归宿。



关于如何写出内心深处故事的种种技巧我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娜塔莉·戈德堡在书中做了详细的清单和技巧指点。在经历过种种心里斗争和写作技巧的学习之后,如何保有写作习惯,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没有人能告诉你,作家这趟旅程怎么走,每个人在这条路上都是孤独的。”尽管如此,娜塔莉·戈德堡还是尽可能的写了她的经验:“亲密接触这个世界,并且知晓世上的一切都在变化。当然会有哀伤,但又是多么甜蜜。而最核心的,是勇气。我们知道世事无常,却没有因此陷入困境。”“接触其他作者就好。去写作班,多认识些人。不要总是处于孤立状态。下点功夫去找些热爱写作的人,跟她们交朋友。这会让你更加确信写作人生。”


如果说人世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散落在地球的小小角落,也许文字就是连接每个孤岛的扁舟,往来期间,传情递信。人生此行,若有同行的人自然是求之不得;倘若只能独行,希望文字是沉默且忠实的不二旅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