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高境界的分寸感,都藏在这四种修养中

 昵称53417032 2018-03-13

分 寸 感,是 善 于 顾 全 他 人 的 体 面

◆◆

文 | 李晓木声音 | 罗威

在一期《奇葩大会》中,特别欣赏嘉宾冯唐说的一句话:

包容他人的基础是管理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

这句话让我想到与人相交的分寸感,是适可而止地保有自己的得体。

在刷微博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段特别温暖的对话。

两个人在医院偶遇,其中一个人问:“你怎么不问我为什么在医院?”

另一个人回答:“你想告诉我自然会说。病情是一件非常隐私的事,主动询问何尝不是一种揭伤疤的事情!”

这个回答依然让我想到与人沟通的分寸感,是善刀而藏地顾全他人的体面

有人说分寸感是因内涵的沉淀而成的对自己或他人的合理认可度。深以为然,它让一个人的境界高下立见。

分寸感是谦卑

诚如《原则》中说:

无论我知道多少东西。无论我多么勤奋,我都不能自信地做出绝对的断言。

村上春树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演讲,主办方让他在日语与英语中选择发言语种时,他放弃了有无限选择与精彩的母语日语,而选用仍然不尽如人意的英语发言。

当时在场很多人表示不解,会场会有同声翻译,为什么不选择更为自如的日语?

他解释说,正因为日语是母语,自己作为一个文笔家,太容易在海量而富饶的词汇里夸夸其谈,这种状态会让他张皇失措,沮丧不已。

我明白村上春树的意思,使用日语的过程中,他怕因熟悉又擅长,会自我膨胀,给人自大的感觉,而有背他的本意。使用英语虽然略显笨拙,却更接地气、诚恳,反而更加轻松。

他用另一种方式把他的人品和为人的态度,巧妙地传递给听众和读者。

他口中那重要的东西就是谦卑,是他做人的分寸感。

分寸感是敬畏

看《水浒传》的时候,对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君子问灾不问福”,施耐庵这句话讲的就是敬畏心。凡怀敬畏之心,做事才有分寸感。

在汉朝初期,汉文帝特别宠幸太中大夫邓通,赏赐的财物累计超过了万万钱,其当红地位无人能及。

有一日,丞相申屠嘉来朝见文帝,见到邓通对文帝的礼节很简慢。申屠嘉奏报完了正事就说:“陛下如果重新亲近臣子,可以让他富贵,但说到朝廷之上的君臣礼仪,却不能不严加整肃。”邓通差点引来杀身之祸。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尊礼自律,继续狐假虎威、不可一世。这引起了当朝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的不满,最终无法善终。

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位特别受尊重的大臣金日磾。

都说“伴君如伴虎”,何况在“刑罚繁重、横征暴敛”的汉武帝身边,而金日磾却从未有过差错,且地位日益稳固,更难能可贵的是颇得其他大臣的信服。

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他从不看他不该看的东西,赐给他的宫女,他也不敢亲近。汉武帝想将他的女儿纳入后宫嫔妃,他也不肯,其笃诚瑾慎如此,尤其使汉武帝感到赞赏。

金日磾能够明哲保身就是敬畏君臣之间的分寸感。每个人都要学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应该是你的,才是你的 ;不该是你的 ,连搭腔都不要。

分寸感是善解人意

这里的善解人意不仅仅是投其所好,更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左宗棠的故事有意思。

他是晚清功勋卓越的大功臣。但性格很自负,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却两次在一个乞丐面前低下了头。

第一次是左宗棠出征新疆的时候,沿途他看到一个乞丐摆着一盘残局,让他停下来的原因是这个乞丐竟然挂着一个“天下第一局”的招牌,于是左宗棠很快就破了乞丐的残局,并扯下了他的招牌。

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大胜而归。却意外地碰到了乞丐,又挂上了那个“天下第一局”的招牌。

左宗棠很是生气,上前就要扯下招牌。这时候乞丐却抬头说话了:“大人,何不再下一局,让我输得心服口服?”左宗棠于是又和乞丐下起了棋。

可是让左宗棠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竟然连输三局,他这才知道自己棋艺远远不如乞丐。

可是左宗棠很奇怪,为什么会在出征前赢了乞丐呢?

乞丐笑着说道: “前次左将军行将出征,重任在肩,老朽恐挫公锐气,且对弈时也多有暗示棋场如战场,风云多变,遇到险境,须有信心方能扭转战局,转败为胜。

今日左将军得胜归来,未免有些心高气傲,挫您锐气,是恐您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这于国于民不利,因此老朽也就不能让您了……

左宗棠听后,特别惭愧,当即鞠躬拜谢老人,感慨道:“先生不仅棋艺高超,而且深谙善人之道!”

在清朝,人们都以“曾左”并称曾国藩和左宗棠。可是左宗棠对曾国藩却不以为然。

左宗棠又找到乞丐聊天,问道:“先生知道‘曾左’吗?”乞丐说道: “那是天下人对曾大人和左大人的尊称呀!”

左宗棠接着问道: “为什么人们都说曾左而不说左曾呢?”

乞丐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那是因为曾公眼里有左公,而左公眼中无曾公!”

左宗棠当即醍醐灌顶,一改往日自负的毛病,虚心向别人学习,并把乞丐接到了自己的府里,尊为上宾。

乞丐是真正的高手,他的善解人意,就是分寸感的恰如其分。

分寸感是艺术

前段时间猛追一档综艺《演员的诞生》,在节目里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分寸感。导师评价一个演员的演技厉害,就说他演的很有分寸感。

多演一分则“戏过了”,反而显得假;少演一分就“没有层次”,显得寡淡。就像一幅成功的水墨画,泼墨和留白同样的重要。

写作也是同理,一篇好的故事是有直路,有弯路,有坡起,有下坡路,而不是一味地平铺直叙或跌宕起伏。

分寸感就是艺术中最为准确的表达。

周国平说:

我相信人不但有外在的眼睛,而且有内在的眼睛。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见意义,成为心灵的财富。

很多时候我们内在的眼睛是闭着的。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

而当一个人时刻适时而出分寸感,那么说明这个人的内在眼睛就是睁开的。

因为用谦卑、敬畏、善解人意和艺术的眼光审视,才不会被生活之流裹挟而迷失,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得体而美。

而一个人葆有修养永远是分寸感的可靠标志!

如果有人能在情商领域做到知行合一,理论与经验俱有,这个人一定是蔡康永,一定只有蔡康永

《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基于心理学理论,拆解蔡康永在演艺圈令人如沐春风的秘密,提炼成可实操的情商提升工具,助你成为高情商者,帮你更通透地了解人性。

文章采集百度收录外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