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社会化服务

 高光应 2018-03-1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成套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的总称。它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农业生产单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规模较小的弊端,获得大规模生产效益的一种社会化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基本定义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与农业相关的社会经济组织,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的各种服务而形成的网络体系。

其中,与农业相关的社会经济组织包括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农村自发形成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以及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一些专门经济部门,如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推广的服务体系,提供资金投入的服务体系,提供信息服务、提供政策和法律服务等等;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系统、一体化的服务。如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产中的耕种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等技术服务以及产后的销售、运输、加工等服务。

体系本质

从本质上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是农业的分工体系市场体系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上由农民直接承担的农业生产环节越来越多地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涉农经济部门;这些部门同农业生产部门通过商品交换相联系,其中有不少通过合同或其他组织形式,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同农业生产结成了稳定的相互依赖关系,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社会化服务最后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则表明商品农业进入了高度发达的阶段。这是我们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最基本的出发点。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指农业社会化生产过程中,人们(农民)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按照新的原则、规范而形成的区别于以往农村组织的新型团体。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重要性

(一)新型农业社会化组织是农业生产的可靠保障,是农业社会化、现代化的基础性组织。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要求整个农业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布局,逐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在这个布局、提高和实现的过程中,人的作用是关键性的。说到底,农业的现代化即是人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而新型农业社会化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新型农民的成长提供了实践平台。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来看,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市场的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的组织化程度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二)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农业生产、生活的可持续也就是要促进农民之间及农民与其所面对的农业生产、生活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农业社会化的组织中,广大农民应不断提高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乡政村治"是指国家在乡村一级设立乡村基层组织,依法对乡村进行行政管理,乡镇以下的村实行村民自治,村民依法行使民主自治权利。这种治理模式,使村成为基层民主的组织载体,使之与农民经营权的取得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四) 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市场农业必然在农业国际化的总体趋势下存在和发展。而农业国际化的内容又具体包括农业生产的国际化、农业资本的国家化、农业技术的国家化、农业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农业组织和管理规则的国际化

(五) 维护农民权益的组织保障。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农民权益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侵犯农民利益、危及农民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和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农民组织程度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完善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关键。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的关键。开展当前的农村工作特别是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必须继续深刻推进思想解放,实现"小农意识"向"现代农民意识"的转变。

(二)完善管理体制,依靠制度建设是根本。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的。新型农业社会化组织建设应重视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存在的体系不健全、对行政过于依赖、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主要是由于服务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外部缺乏统一引导造成的。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是保证。应该有意识地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村制宜。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在村级服务组织的建设上可以有较高的定位;相对比较落后的村,在村级服务组织的建设上则应该以为基础性生产服务为主,探索综合性服务的新方法、新路子。

(四)依靠科教兴农,打造现代农民是着眼点20世纪80年代,中央不断强调和落实建立为农民服务的科技推广体系和教育制度,所以,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相对健全。教育制度和科技推广是科教兴农的两个着力点,也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核心。农业社会化生产所需要的农机、农技、植保、农电等专业服务队伍,村级服务组织所需的事业心强、专业技能精、管理能力强的干部队伍,联营服务组织所需的富有信息意识、知识水平高的现代农民等,都离不开科教的普及。同时,教育培养的新型人才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起到提供服务和推广科学技术知识的作用。

(五)维护农民利益是目的和价值归宿。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就是说,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要做到一切服务和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维护农民利益,支持和鼓励服务组织"民办、民管、民受益"。从操作层面来说,应正确处理各类服务组织与农民利益的关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五种供给模式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供给体系。在此供给体系的基础上,不同地区由于其资源禀赋的不同,为取得最佳的服务效果,采取了不同的供给模式。

1、政府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

政府主导型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指定服务目标与计划,各级财政进行资金支持,各相关部门、科研院所、高校或企业具体实施,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进行配合和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

此类社会化服务模式主要适用于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政府财政涉农资金资源相对丰裕的广大传统农业地区以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为例,昌图县已形成以县、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主,农业大户、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为辅,其他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中,由国家、省、市下达服务计划,各级农业服务机构具体提供技术推广、农机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同时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以及其他组织作为重要补充。

选择这一供给模式的原因是:耕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相对丰裕,适宜进行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且②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提供大宗产品生产所需社会化服务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东北平原主要位于东北三省境内,其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4.1%,且地域辽阔,土地连片,非常适宜利用大型机械进行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大面积的粮食作物对农机服务和基础技术推广服务需求量较大经营性组织提供这类服务时难以获得较多利润且难以整合多方面资源进行大面积的服务,因此,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行政力量的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成了主要供给主体,政府主导型服务供给模式在此类地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见文后表1)。

2、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

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型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指供销社在联动县联社、基层社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以社有企业、为农服务社等具体形式进行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农业自然资源、集体经济组织农业资金资源较丰裕,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地区。比如苏南地区,该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对集体经济组织较为依赖,由供销社牵头开办的为农服务社从覆盖面积、投资总额、农产品销售总额上看,都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主体[2]。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该区自2002年开始发展为农服务社,至2015年初,已开办为农服务社311家,通过联合公共服务部门、领办企业与直接提供服务等方式,建立起了覆盖面广、服务能力强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成了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平台(见文后表2)。

集体经济组织能够主导社会化服务的原因主要为:首先,这一类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裕,比如苏南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耕地、水利资源都比较丰富,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在此基础上,集体经济组织农业资金资源较丰裕,不少地方的为农合作社都是在利用供销社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发展而成的。所以,在这类地区,集体经济组织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有较强的适用性。

3、专业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

专业合作组织主导型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专业合作组织遵循自身的组织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决策机制进行运行,并成为某一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承担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最初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化服务供给多面向自身,随着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不少专业合作社也开始面向其他主体提供服务。这里专业合作组织多指农户领办的合作社,与集体经济组织开办的合作社有所区别。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土地资源、民间涉农资金资源相对宽松而土地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中东部相对发达地区。以山东省青岛市旧店镇为例,平度县旧店镇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是重要的苹果产地,为应对果品市场的竞争,村民自发组建了果品经济合作社。目前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成了当地果业的主要经营主体,合作社针对入社成员,积极开展农资供应服务、农业技术服务、销售服务、流通服务以及品牌化服务等多项社会化服务,由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了该镇的主要社会化服务力量。

专业合作组织主导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前提是专业合作组织成为这一地区主要的农业经营主体。首先,土地资源相对丰裕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山东省为例,全省平原盆地占全省总面积的63%,农用地1157.2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73.65%[3],大量的平原土地为农所用;其次,较好的经济基础提供了合作社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总体较发达使得农民出现了阶层的分化,收入较低的农民希望通过组建、参加合作社提升经济收入水平;最后,民间涉农资金资源相对丰裕是组建合作社的必要条件,大户和农民是领办合作社的主要力量,这需要发起人具备一定的出资能力(见文后表3)。

4、涉农企业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

涉农企业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指企业为获得利润构建农业庄园或基地,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与当地农户进行结合,进而对其庄园或基地内的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供给模式。主要适用于物种资源、气候资源、人力资源相对丰裕的地区,这类地区具有种植升值潜力较大的特色农作物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能够吸引企业投资建设农业基地庄园或者基地。以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为例,峨山“玉溪庄园”是云南烟草工商企业重点打造了一处烟草庄园,烟草公司对庄园内烟草种植提供全程的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培育、技术推广与文化宣传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并对烟叶产品统一收购。

龙头企业成为该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其自然资源相对丰裕,比如,云南省的物种资源丰富,水热条件和土壤条件都很适宜烟草生长;二是劳动力相对丰富,劳动力价格不高为农业庄园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三是烟草行业作为当地的重要产业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这一地区较适宜龙头企业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见文后表4)。

5、农业服务超市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

农业服务超市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指,在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下,农户与各类服务组织共同组建起服务超市,将社会化服务打包为商品,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主要面向规模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供给模式。主要适用于土地资源相对丰裕、市场化程度较高,但人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地区。例如,崇州市积极引导各种专业服务组织联合,建立了桤泉、隆兴、济协等多个农业服务超市,为当地的土地合作社及规模业主提供技术推广、机械服务、劳务服务、农资配送以及农产品营销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目前,各个服务超市已经和多个专业服务组织或大户成功联结,在从业人员、硬件设施以及服务面积上都成了崇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力量(见文后表5)。

这些地区之所以选择农业服务超市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首先是地多人少的现实状况,例如,四川省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劳动力流失较严重,在土地入股规模化经营后,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大户在社会化服务上难以自给自足,需要第三方供给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其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较高。崇州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迅速,而农业服务超市的形式有利于社会化服务资源的整合,相对于分散的农户,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契合度更高;最后,市场化程度较高。崇州市地处成都周边,在大城市辐射作用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市场化程度较高,农业服务超市的形式容易得到人们的接受和青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