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法初始学习时,诊脉者从外侧诊被诊者的脉象,左手诊右手脉象,右手诊左手脉象。自己诊自己脉象也是这样。尽量避免用一只手去诊脉。另外,诊脉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诊脉时,拇指最好压在被诊者的手背,以便诊脉时三指用力。 诊脉指法要领可概括为:中指定关、三指平齐、指目按脉脊、布指疏密适度 (1)中指定关,是以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搏动处为关。食指按在关前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为尺。 (2)三指是指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略屈曲可以使三指指目平齐。 (3)指目,是指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指目按脉脊,是指用手指触觉最灵敏的指目按在脉搏跳动最明显的脉脊的部位。 (4)布指疏密适度,是指切脉时,布指的疏密要得当,要与患者手臂长短和医生手指粗细相适应。如果病人手臂长或者医者的手指较细,三指布指要稀疏一些,反之,三指布指要密一些。小儿寸口部位很短,一般多用一指定三关法,而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 需要注意的是: 中指准确定关,至为重要。因为一般寸关尺三部本位有脉,而超过这三部,就有可能完全无脉博跳动,这是正常现象。如果中指定关不准确,尤其中指容易把尺的位置给占据了,就有可能造成尺脉无脉的假象。 2诊脉的具体指法有: 举法:指医生的手指用较轻的力取脉的方法,又称浮取。 寻法:指医生手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调节适当指力,或左右推寻,以仔细体察脉象的方法。由于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而取脉,所以又称中取。 按法:指医生用手指用较重的力,甚至按至筋骨取脉的方法,又称沉取。 总按:是指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手的脉象的形态、脉位和脉力等。 单诊:是用一指分别诊察寸关尺的某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数形势的变化特征。 平息和体位平息,是指在诊脉时呼吸平静调匀,以自己的呼吸计数脉搏跳动次数,又称为平息定至。平息定至,一般是指一息四~五至,也就是正常一呼一吸的时间内,脉搏跳动四次到五次。当我们没有手表、时钟,没有时间计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我们正常的呼吸来判断脉搏的跳动的次数。 体位,诊脉时,病人采取正坐位或者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拇指向上(这就是所谓的直腕,仰掌),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充分暴露伸展,气血畅通,便于诊查脉象。 诊脉时间《黄帝内经》有这样的阐述:黄帝问曰:诊脉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里“诊法常以平旦”,是指:诊脉的时间,以清晨未起床,未进食,环境安静为最佳。但是,这样的时间要求,一般在很难做到,要及时诊察病情,而不能够拘泥于平旦。但是诊脉时,应该保持安静,并且让人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片刻,以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这样获得的脉象才比较真实。一般来说,每次诊脉的时间,每一只手不少一分钟,两只手,总共不少于三分钟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