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创思 | 戊戌话狗

 昵称53417032 2018-03-13

方向乐,生于内蒙古河套,祖籍河南宝丰,现居苏州、南京。苏州市美协副秘书长、人物画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苏州三元美术馆馆长。曾在北京、浙江、江苏、山东等国内城市及美国、日本等地举办个展、联展。作品及文章多次发表于《中国书画》《中华书画家》《上海艺术家》《美术报》《新华日报》等报刊,并有个人作品集、理论著作出版。

在十二生肖中,牛、马、鸡和狗与人类之间的感情较为深厚。牛耕田任劳任怨,马拉车负重千里,鸡报晓守时不怠,狗则守夜、看家忠诚不二。在此四者之中,狗和人类的关系又最为亲密。它有勇有谋、知恩图报。有勇者,护主平安,不畏强敌;有谋者,能察言观色,知喜怒安危;知恩者,对主人忠诚不二、不离不弃;图报者,看门、守夜概不怠慢。狗的这四种品德体现出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

春秋到秦汉时期,在人们的认知里,狗与犬是有所区别的。人们将体型较小的称为“狗”,将体型较大的称为“犬”。《后汉书》中记载,马援批评儿子时说“画虎不成反类狗”。这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当时人们对于狗和犬还是有区分界定的。这句成语后来才被人们逐渐改为“画虎不成反类犬”。这也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狗与犬的区分就不再那么严格了。

狗为人类所喜爱并成为人类的伙伴,其首要原因便是它不离不弃、忠于主人的品德,即俗语所说的“狗不嫌家贫”。这种不以贵贱为追随条件的忠义品德也恰恰符合了中国传统道德礼教标准中对于忠孝礼义的重视与推崇。在有着几千年农业文明的中国,田园生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推崇的生存状态。在田园生活中,“鸡鸣狗吠”的景象几乎成为了耕织文化的一种定格和缩影。“鸡犬相闻”也是人们对于太平生活的美好形容。刘长卿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展现出一幅幽远古逸的山居夜景。而杜甫在《草堂》中也写道:“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旧犬”是诗人在失意的人生境遇中得到的一份无奈而温馨的精神慰藉。时至今日,人类与犬的关系也在不断提升。人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距离很近,但心与心的距离却日渐被商业化的社会所疏离。因此,很多人把宠物狗看成了重要的精神陪伴。很多狗也被训练成导盲犬,帮助、照顾着主人的出行生活。关于人与狗之间的感人故事更是经常被文学和影视作品当成一种题材反复演绎,很多画家也将狗作为自己的描绘对象。从这点看来,狗与人类的亲近和信任关系与其他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历代中国艺术作品中关于狗的内容也并不少见。无论是在古代陶俑、画像砖、壁画中,还是在宋元的经典绘画作品中,都能看到狗的形象。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曾根据各地进贡给乾隆皇帝的十只名犬描绘出《十骏犬图》。而当今画犬的艺术家更是不胜枚举。俗话说:“画人难画手,画兽难画狗,画花难画叶,画树难画柳。”狗之所以难画,最主要的原因是难以把握其神态。画狗太可爱则媚,太威武则凶,太像则俗,太不像则怪……对任何一个方面把握不足都难以传达出狗的全部精神内涵。所以“画兽难画狗”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要想将狗表现得生动形象,就要对其有一个全方位的观察和了解,再通过积累,以娴熟的笔墨将其绘于纸上。

戌岁来临之际,画狗并记此文,以祈天下太平、诸事顺遂!

方向乐作品系列: 

旺春

回望

来源:《中国书画报》

文章采集百度收录SEO外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