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注可以分为图元注和整图注

 出版与印刷 2021-01-23

1

题目:图注可以分为图元注和整图注

来源:《出版与印刷》2017年第4期P58-61

作者:傅祚华

DOI: 10.19619/j.issn.1007-1938.2017.04.013

摘要、关键词

摘要:面对图注位置历来随意的状况,两份权威的文献分别提出了统一的主张:一个认为“图注通常排在图题下方”,一个要求“图注应置于图题之上”。二者明显抵触,结果还是无法达成统一。事实上,分析图注的功能和性质,发现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分别命名为图元注和整图注,分别排在图题之上和之下,从而形成图注位置的统一规范。

关键词:插图;图注;规范;图元注;整图注

一、图注位置需要规范

插图是图书和期刊文章的常见组成部分,通常由图号、图题、图片和图注构成。近些年来,在文字规范广受关注的情况下,图号、图题的位置在图片之下,已是人们的共识,成为行业的惯例。图注的位置,却还一直处于随意,甚至混乱的状态。不同出版单位的书刊,图注的位置自然可能不同;同一出版单位的不同书刊,图注的位置也可能不同;乃至同一本书中的不同插图,图注位置也往往不同。虽然已有人提出了规范图注位置的问题,解决效果却并不理想。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有些图注放在图题之下(见图1)[1]6-265,有些图注放在图题之上(见图2)[1]17-347,也有些图注括注在图题之后(见图3)。[1]17-105

图1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6-265页插图

图2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17-347页插图

图3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17-105页插图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一向讲究体例统一的。图注的这种情况,缘于早期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体例文件,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整体设计中有关版面设计的规定》(1980年5月)、《〈中国大百科全书〉正文版面设计的补充规定》(1983年6月)、《〈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条例》(1983年9月修订本)、《〈中国大百科全书〉成书编辑体例》(1986年3月),乃至《〈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写条例》(2002年1月)都没有关于图注位置的明确规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写条例实施细则(试行)》(2003年3月)有“图注置于图题之下”的说法,但显然并未得到全面执行。

系统讲解出版规范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也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明确说明。在《出版专业实务·初级》(2015年版)中写道:“图注的位置或在图片下方的图题之上、之下,或在与图题对称的图片另一侧。”[2]这里只是客观地介绍了业界目前常见的几种做法,没有提出倾向性的意见。《出版专业实务·中级》(2015年版)也没有明确说图题与图注的相对位置。书中插图有的图注在图题之下(如209页)[3]209,有的图注在图题之上(如267页)[3]267

在英语世界影响广泛的《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第16版)中,是将图注和图题统称为“图片说明”的:“插图的标题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出现在图片说明中……”(见图4)[4]这也意味着,其图注是在图题之后的。

图4 《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第16版)插图

二、统一规范的困难

科学出版社是较早关注出版标准化的单位。1964年曾编印《著译审校手册》,内容涉及撰稿时图表、公式、计量单位、数字、标点符号等的规范要求和版式处理方法等,1978年修改补充,重新付印后,曾被一些出版社参照使用。在此基础上编纂的《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2004)8.4节“图题和图注”写道:“图注通常排在图题下方。”[5]这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写条例实施细则(试行)》(2003年3月)的看法是一致的。实践中许多图书和期刊也的确常常是这样做的。

国家标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7.3.8条则明确规定“图注应置于图题之上”。[6]此标准号称“标准的标准”,其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都要按照它给出的规则起草,因此这个规定目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毋庸置疑,两份文献试图给出图注位置的统一规定,自然各自有其道理。然而,也很显然,两家规定是抵触的。简单地一刀切,让谁服从谁,都难。 结果还是无法达成统一。

图注分类的建议

笔者以为,考虑图注的位置,应该首先分析图注的功能和性质。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不能一概而论。不难看出,有些图注是注释图片的构成单元或元素的,也有些图注是注释整个图片的。前者,可以视为图片内容的一部分,归图题管,应该置于图题之前;后者,可以理解为图题的延伸,应该置于图题之后或之下。前者,我们可以命名为“图元注”;后者,可以命名为“整图注”。

四、图元注

图元注包括分散标注、引线标注和集中排列的图片单元(部件)名称,也包括汇集图片元素名称的图例。

分散标注的文字直接标注在图片单元(部件)旁边,有些引线标注也直接标注文字,这些自然是在图题上方(见图5)。


图5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显微外科学》190页插图

需要考虑位置的是集中排列的图元注。需要明确,居中排在图题之上。可如本文图2所示。

图例可以理解为图元注的一个特殊类别。它不是确指图片中的某个部件或元素,而是以符号或色彩标识某类部件或元素。地图通常都使用图例,统计图、工程技术图等也常使用图例。图例一般放在图片中适当的空白处(见图6),自然也在图题上方。

图6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后勤》365页插图局部

五、整图注

整图注则是对整幅图片的说明。所注内容包括图片的整体情况,如背景、性质、演变等,图片来源注可以理解为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种。例如本文图3所示。

《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第16版)专门列出的“图片来源信息行”,给人启发。它是图注内容之一,但显然应该列在全部图片内容的最后,即图题之下。

因此,整图注应放在图题之下(也可括注在图题之后)。

综上所述,图元注和整图注分别排在图题之上和之下(之后),是否可以形成图注位置的统一规范呢?谨此求教于方家。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 插图》正在制定之中。笔者在起草会上提出了把图注细化分类,分别处理的意见,被起草组同仁认可。两个新词“图元注”、“整图注”也被采纳。标准稿经行业内征求意见和专家组审定,现已形成报批稿。该行业标准如经规定,会推动形成图注位置的统一规范,提高书刊插图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 出版专业实务·初级:2015版[M]. 武汉:崇文书局,2015:231.

[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2015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 吴波,余慧明,郑起,王丽译.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第16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98-112.

[5] 汪继祥.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8.

[6]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8.

(作者单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